說起機械制造業,總不免與傳統這個詞相聯系,而提到三維動畫,則充滿了科技前沿的“潮”味。當新興技術與傳統行業碰撞到一起,會激發出怎樣的火花?有這樣一個人,他把三維動畫技術介入了工程技術與工藝流程之中,將施工與動畫巧妙結合,用最先進的技術詮釋最傳統的工程。他的名字,叫孟若軼——一個筑夢于工藝動畫的80后小伙子,一個游刃有余在兩個領域的“匠人”。
一鳴驚人
多媒體專業畢業的孟若軼或許從來沒有想到,從事了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竟然也會遇到許多問題。當2007年初他一腳踏進港灣院三維設計部環顧空蕩蕩的四周時,用句網上很紅的話來說,“他內心是拒絕的。”畢竟,只有他一個人的部門意味著,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一切都要獨立面對。更讓他不安的是,新入行不久的他,對于施工行業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對各種類型的施工工藝都不甚了解。
面對這種種難題,如何應對?“退縮”是兩個字,而孟若軼只用了一個字——學!在之后一年的時間里,孟若軼往返工地、咨詢技工、翻查資料、求教專家……披星戴月,馬不停蹄。工地上的技術員們看到他都會親切地說,小孟又來啦!老專家們看到他,則時不時扶額表示,怎么又是你?檔案室的管理員看到他,大多苦著臉問一句,今天晚上還要不要鎖門?如今再回憶起來,自是有些好笑,可那一年跑過的各大施工現場、搜集的各種設備資料、渲染修改的無數模型、融會貫通的工藝流程,流過的所有汗水,熬過的所有長夜,最后,都化為三航局投標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風機運輸和安裝項目成功的關鍵一筆。
2007年,中國正值海上風電事業起步,作為國內首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一立項便遭遇一大難題:如何把仿若龐然大物般的整臺風機,安全地安裝至高達90米的海中基礎承臺上。三航局當時特別成立了一支技術團隊專門來研究這個問題。起初,參與其中的孟若軼只是做著錦上添花的工作,即把施工方案做成一個可視化的三維動畫,方便專家更直觀研究??蓻]想到的是,通過方案的動畫推演,孟若軼發現自己經常能找出方案中前后矛盾之處,還有各部件在空間上產生的相互干涉等問題。于是,他通過三維動畫試演,協調各種設備在施工現場的擺放位置,避免了風機安裝過程中設備之間可能發生的碰撞問題,十易其稿,最終成為國內完成虛擬海上風電安裝第一人。他的作品以其獨有的空間感、清晰感、完整性、預見性,得到專家評審組的充分肯定,三航局的方案也由此得到評標小組和業主的一致認可,承接到了該項目,并因此成為首個進入該領域的施工企業。可以說,孟若軼與他制作的三維動畫,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牛刀小試
至此,孟若軼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藝動畫研究中。在此后十多年里,他跑遍大江南北,在各個海上風電施工場所查探各種不同設備的運行方式、學習各種不同項目的工藝流程,回單位后在埋頭整理設備資料的同時,亦不忘學習各種新的三維動畫軟件,保持自己對三維數字化技術前沿發展的關注。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直到目前,通過協助局專家推演各類海上風電施工方案,三航局始終占領著海上風電項目這個市場。而在許多風電業主的方案匯報材料中,也經常出現他做的演示方案。除此以外,通過對三維交互技術的研究,孟若軼成功研發了海上風電展示系統,涵蓋了國內主要的海上風電施工工法,可用于向風電業主進行施工技術的科普??梢哉f,他已成為我國方興未艾的三維動畫技術領域的高端一線人才。
眾志成城
2010年,安靜了兩年多的三維設計部終于迎來了第二個人。孟若軼開始帶起了他的第一個徒弟,亦是他的第一個隊友。他長長舒了一口氣,直到那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寂寞很久了。一個人摸索著在一塊空白的領域深耕細作,陪伴他的永遠只有深夜電腦渲染時發出的嗡嗡聲。工地一個人跑,壓力一個人扛,連勝利的喜悅,都沒有人分享。而接下去的路,終于不再孤單。在此之后,一支專業配置齊全的動畫創作團隊漸漸成形,而孟若軼則成為了這個小型團隊的“掌門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小孟老師”。從“小孟”變成“小孟老師”,改變的可不僅僅是一個稱呼,他的肩上擔負起了一整個團隊的職責,如何組織分工,怎樣協同作戰,變成孟若軼需要深思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提升團隊的設計能力,加強專業技術的學習,孟若軼會根據團隊成員中各個人員的專業特色,制定相應的培訓學習計劃,并為每個人量身定制職業規劃,幾乎細化到每人每天要學習什么內容,完成什么工作,得到哪些收獲,以保證整個團隊的水平是在不斷進步中的。除此以外,在生活上他對于隊員的關心亦是無微不至的,出差盡量不讓需要照顧家庭的成員前往,苦活累活他總是沖在前頭搶著做……不善言辭的他,總是說得少,做得多。他認為,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榜樣力量。
2013年,孟若軼帶領團隊所有成員參加了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的第九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在多媒體作品制作員的上海地區選拔賽中,他的隊員們都獲得了多媒體作品制作員的高級證書,而他本人則名列上海地區榜眼。之后,他又代表上海市參加了全國青年職業多媒體作品制作技能大賽,在與來自29個省、直轄市的81位選手同場較量中進入了前20名。
如今,這支團隊仍然奮戰在三航局各項重大投標工作的第一線。10年時間里,完成項目案例近100個,涉及的施工領域有海上風電、港口碼頭、人工島、船塢、橋梁、地鐵、房地產等眾多板塊。成果被用于行業新技術的推廣、企業市場開拓、員工培訓等多種用途。
目前,孟若軼正帶領團隊進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研究,并已開發出了一套海上風電VR系統,使施工人員坐在電腦前,戴上VR眼鏡就能身歷其境的感受現場的施工環境、施工設備功能及施工流程,幫助現場施工人員熟悉其工作崗位。此外,孟若軼還將目光投注到了混合現實技術之上,這個虛擬交互的前沿技術,將是他們團隊未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孟若軼一直有一個心愿,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他的團隊。隨著三維技術越來越先進,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來充實隊伍,讓三維動畫在工程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工者謂之精,千雕萬琢,心承之而不折;匠其運乎神,一創一造,思新之如春江。”在孟若軼眼中,工匠精神不僅僅要有百折不撓的韌勁、勇于創新的沖勁,更要有放眼整個行業的格局。在這個新興技術猛烈沖擊傳統行業的交替時刻,他立志做一個行業先驅者,帶領自己的團隊將三維動畫制作技術在工程領域發揚光大,用匠心筑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