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05度、南緯2度,印尼蘇門答臘群島毗鄰赤道的一處碧波汪洋之中,如滄海一粟般漂著一艘平板駁船。船上的3層集裝箱里設置著簡易的辦公室、會議室、寢室、餐廳等,一個個曬得黝黑的小伙子頂著高溫在忙前忙后。沒錯,這艘孤島一樣的工作生活船就是二公司印尼金光紙漿廠配套碼頭工程項目部的駐地。
作為中國港灣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接的特色海外工程,該項目的意義重大,碼頭建成后將極大緩解國內紙漿供應需求缺口。但由于工程所在地過于偏遠,而且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艘平板駁船上,無論從施工資源配置還是生活用品補給、乃至于員工精神狀態方面都將帶來巨大壓力。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項目經理杜善豐毫無遲疑:“這么重要的工程交給三航,沒說的,一定要干好了!”
于是一幫年輕小伙子跟隨杜善豐奔赴印尼前線,“做碼頭項目嘛,三航人的拳頭產品”,大家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沒成想,“用什么干”卻成了項目建設的最大難題。從施工現場到資源較多的巨港直線距離120公里,然而“千島之國”的路面交通實在乏善可陳,每次出行車船并用要五六個小時,有時為了考察大宗材料還要搭乘飛機趕往其他國家或地區。作為物資采購先鋒官的生產經理杜林和商務經理潘小波無數次“海陸空并舉”,杜林被曬得和印尼人膚色無異,潘小波的一本采購賬簿更是被翻爛。“和印尼人談判爭執的時候我的英語就特別好,哈哈”,平日里溫和幽默的杜林回想起來說得輕描淡寫。
物資采購還在緊鑼密鼓推進的時候,現場的勘測工作同樣不輕松。從紙漿廠到現場一開始沒有路,小伙子們就肩扛手抬,走了3個多小時才把勘測儀器運送到現場,可到了現場,測量定位又讓大家犯了難。碼頭引橋方位的南側有一條河,定位點就在河的對岸,十幾米寬的河里不明生物在竄跳,還冷不丁竄出一條水蛇,附近杳無人煙一片荒蠻,不要說租船,想找一塊像樣的木板用來搭橋都沒有。眼看著任務難以完成,工程副部長張志堅心一橫,拖著一根長樹枝架到對岸就下了河。“我是黨員,沖鋒在前是應該的”,張志堅的語氣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堅定,“不過后來聽說河里還有鱷魚,想起來還是挺可怕的。”
從紙漿廠廠區到工作生活船要坐車2個小時,安全部長陳雷坐上車,從別人手中接過兩大箱雞蛋放在腿上。“請別人運送每次都壞了不少,我端著是累點但是能保證雞蛋不破,”一臉精干的陳雷說得頗為得意。到了船上,廚師小王說給大家做想念已久的梅菜扣肉,幾個小伙子發出了一陣歡呼:“別看我們船上是孤島,咱們享受的可是豪華郵輪待遇。”午飯后,大家稍事休息,乘著一艘舊拖輪趕赴5公里以外的施工船繼續奮戰。“小伙子們真的不錯,”將要退休的曾師傅感慨:“項目部設在大海中間,對我來說也是頭一遭,看他們這么有干勁,我工作起來也有精神。”
而如今,這個團隊的干勁更足了,設備物資不斷運到現場,地質勘測也為項目部爭取額外工期提供了重要依據,從11月15日打下第一根樁開始,每個人都在搶活干。“現在我們心里只想著工程,只有聽到打樁聲我們心里才踏實”,項目經理杜善豐看著辛勤踏實的小伙子們,一直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來。碧波瀲滟,美景無垠,卻絲毫不能定格大家忙碌的腳步,只有遠處施工船傳來打樁的悶響,如同最美妙的樂曲撫慰著每個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