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1124億元,新簽合同額正式邁上千億平臺,完成營業額476.8億元,當期完成利潤總額11.8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18項考核指標,員工發展信心得到極大提升,奮斗的精氣神得到極大提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重要突破。2023年,我們更有信心實現企業發展各項目標。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企業之興,必有其因。當“千億三航”的光輝閃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們滿懷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尋因。5年來,公司黨委舉旗定向,不斷夯實“千億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運營質量逐年提高,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發生質的改變、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轉變、文化養成錨定奮勇爭先。
5年來,三航人在新時代發展中高質量前行的步伐不斷邁上新臺階。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敢于奮斗的光芒,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黨代會召開,我們聚焦改革、發展、黨建等三大主題,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團黨委的領導下,5年來,公司黨委帶領三航人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出彩成績、精彩故事,以專題的形式陸續呈現出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公司面向經濟主戰場的內生動力。
5年來,三航局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權1200項,其中發明專利249項,實用新型專利951項;首次獲得歐洲專利局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得香港專利局授權發明專利2項,取得省部級工法90項,獲得國家專利獎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04項。擁有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個集團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獲批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組織、參與1項國家標準及22項行業標準規范。
碩果累累的背后,是三航局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扎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踐的成果。
5年來,公司始終踐行“科技強企”戰略,以打造“科技型”世界一流企業為總體目標,堅持以提升科技服務發展能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理念,打造“四個面向”體系,讓科技創新始終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面向主責主業,打造技術服務引領發展的高地
近年來,公司針對海上風電超大直徑鋼管樁生產開展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研發,研發成果在南通海洋公司、六公司劉五店預制場全面投入應用。針對海上風電工程的發展趨勢,在漂浮式風電,逆向實景模型技術,深水吸力桶技術……各項科技創新成果多點開花,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5年磨一劍,各項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緊緊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展開,在多個施工領域補短板、強優勢、建標準,為海上風電、深水海域、橋梁工程等施工保駕護航。
2022年,公司漂浮式風電的研究取得突破,研究形成的8兆瓦、15兆瓦雙風機浮式基礎NEST與國內同類項目相比,可大幅降低造價、提升發電效能,并具有良好的運動性能。
成果取得了一批核心專利,并斬獲上海國際創客大賽綠色低碳賽道一等獎,并已進入物模試驗驗證階段。
“推進海上風電平價進程指日可待。”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榮平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圓桌論壇指出。
同時取得突破的還有深水吸力桶技術。該技術研制的成套負壓沉貫設備與控制系統可以實現60米水深條件下負壓沉貫的精準控制。實體試驗已取得成功,攻克了桶體壓差平衡的精確分析方法,計算精度遠超國內同行,達到領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8項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
該技術裝備可用于深水海域吸力桶導管架的施工,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針對公司在橋梁工程施工領域的短板,科研團隊抓住施工監控這個核心技術開展深入研究,開發了橋梁施工監控平臺,在多個工程項目開展同步試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該監控平臺的開發和一整套施工監控技術的掌握有望使公司橋梁業務擺脫對外部監控社會資源的依賴,并具備對橋梁施工監控結果進行復核、分析能力,提升企業橋梁施工關鍵技術水平。
各類科技創新成果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也為重大工程服務,解決了一系列項目技術難題。
在太湖隧道建設過程中,為了打造“滴水不漏”的百年品質工程,三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系統性關鍵施工技術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包括1項標準,4項省部級工法,2項技術指南,授權7件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專利。先后獲得中交集團技術管理示范項目、中交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公路學會隧道與地下空間工程創新一等獎。并通過了交通運輸部“超長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的驗收。
此外,BIM技術應用在服務在建項目的同時,也收獲了多項榮譽。2020年,公司承建的南京橫江大道一期工程智慧建設管理平臺獲全球“2020基礎設施年度大會”特別榮譽獎和上海建筑施工行業第六屆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
2021年,BIM成果在“智建中國”等國際大賽舞臺上展現風采,在“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金標杯”及“龍圖杯”等國內競賽中,均榮獲一等獎,實現國內BIM三大杯的全覆蓋;“南沿江城際鐵路站前工程BIM應用成果”在“全球基礎設施數字化光輝大獎賽”中進入橋梁組三強。
2022年,三公司建筑工業分公司BIM團隊榮獲第五屆“建模大師杯”全國BIM建模大賽社會組一等獎;清水塘大橋BIM小組榮獲2022年第三屆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一等獎。
5年來,公司每年發布技術管理重點項目,嚴格落實方案審查、審批制度,開展施工技術管理重點項目技術巡查,組織技術專家對多個項目投標方案進行評審與指導,組織編制各項方案指南,為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持續提供技術支撐。
面向發展風口,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2022年9月27日,中交海峰風電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州舉行成立大會,實現了海上風電產業的整合升級。公司作為大股東參與組建,實現了優勢互補和多方協同,為公司海上風電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平臺。
近年來,公司不斷強化以核心科技為先導,開展海上風電施工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從面向未來風電業務的關鍵核心技術入手,研究各類“卡脖子”技術,開展基礎性研究,打造海上風電施工原創技術。
2019年,公司完成的科研成果“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成果首創了多樁混凝土-鋼組合式海上風機基礎、大型海上風機整體安裝技術。
公司還創建了大型海上風電場電氣系統優化技術,成功建成了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填補了我國海上風電領域空白,全面實現近海大型海上風電場施工關鍵技術國產化。
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國華東臺四期(H2)3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離岸距離約42千米,是當時國內在建離岸最遠的風電場項目。風電場內水深變化大,海床沖淤變化顯著,屬于典型的潮間帶地形。
項目采用全球首創的單樁基礎風機整機安裝以及自升式海上穩樁平臺的超大型單樁基礎施工技術,解決了潮間帶風電場建設的這一世界級難題,助力項目獲得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依托核心技術,公司在風電領域創造了數十項中國首個:國電舟山普陀海上風電成為國內首個在中長周期波、大水深、強淤積條件下施工的風電場;岱山風電項目一舉刷新國內海上風電建設最快等5項全國紀錄;興化灣海上風電二期項目成為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海上風電超大超高吸力式導管架基礎安裝施工關鍵技術”、“海上風電植入式高樁承臺底板組合結構整體預制安裝施工關鍵技術”、“分體式海上升壓站施工關鍵技術”等成果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航風電”品牌逐漸成為公司的“金字招牌”。
目前,公司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兩大研發平臺、三大試驗基地。依托這些技術平臺,公司完成風電相關科研項目共計80余項,參編國家和行業標準8項、能源行業定額標準3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60項,從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全面補齊國內技術空白和技術短板。
2020年,公司獲評“2020年度海上風電建設杰出貢獻企業”和“海上風電白海豚獎”,公司海上風電施工對國家風能技術進步的促進得到進一步認可。面向發展風口,公司海上風電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面向“兩個需要”,建立“揭榜掛帥”工作機制
2022年11月17日,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丁健頒發了“揭榜掛帥”榮譽證書。舟山總項目部、技術中心、港灣院揭榜牽頭承擔的《超深沉管碎石樁成樁質量控制及檢測技術》《復雜填海成陸條件下超大規模深厚軟基處理關鍵技術》《基于深水環境和深層復合地基的桶式基礎穩定性控制技術》《海上風電綜合母港基地建設可行性研究》4個項目被確立為公司“揭榜掛帥”科研項目。
“揭榜掛帥”科研立項工作機制是公司“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隨著公司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急需研發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創新性重大關鍵技術,“揭榜掛帥”科研活動將解決施工生產中迫切需要的關鍵技術難題和“卡脖子”技術問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支撐核心主業,形成核心優勢。
圍繞“市場需要”和“現場需要”,公司組建專家評審,從研究目標及內容、研究技術路線、技術創新性與先進性、應用前景、成果形式、經費預算、技術儲備、研發團隊8個方面綜合考量,最終明確了4項揭榜掛帥項目,通過關鍵技術攻關,有力支撐公司主營、核心業務健康發展。
同時,公司還申報了以海上風電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為方向的中交集團“揭榜掛帥”項目。未來,公司將持續依靠“揭榜掛帥”科研工作機制,以科研課題攻關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實現公司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面向行業話語權,推動三航標準成為行業標準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建筑市場,掌握了標準規范,就意味著掌握了行業話語權。“基于三航局的大直徑鋼管樁、PHC管樁和大管樁預制與施工技術,我們奠定了水運工程的龍頭地位,今年發布的水運工程樁基施工規范已經成為行業標準?!比骄挚萍疾扛笨偨浝韯⑿l星介紹。
近年來,公司不斷以敢為人先的魄力推動科技創新,并總結形成技術標準規范,在競爭賽道上占據有利位置。尤其是2022年,組建僅3年的技術中心承擔了13本標準規范編寫;在2021年成功申請立項的基礎上,2022年公司首次牽頭主編國家能源局海上風電行業標準《海上風電場工程施工平臺船作業規程》(系統編號NEA20219771),并完成了征求意見稿;牽頭主編中交集團海上風電企業標準集,獲批立項;編制完成了上海市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項目《水下擠密砂樁設計與施工規程》,即將以英文版發布;牽頭完成了水運行業團體標準《海洋工程樁基沖刷防護技術標準》的立項和編制大綱。
標準引領發展,規范制勝市場。5年來,公司科技成果不斷應用海外項目,并與海外規范相結合,積極踐行“中國標準走出去”,編制了《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國際技術標準》,這是集團內第一本面向境外工程的企業標準?!霸谥薪挥∧峁軜稄S,中國標準的管樁暢銷東南亞,助力三航占領海外市場?!眲⑿l星說道。
“一流企業做標準”。在新的發展航向中,公司會繼續制定高水平的企業標準,突出企業技術優勢和質量水平,特別是在新能源等領域始終保持領先身位,成為行業內企業標準“領跑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過去的5年,科技創新在公司的轉型改革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未來的5年,公司將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動力,讓科技創新意識迸發,讓科技創新人才匯聚,讓科技創新成果落地,以創新驅動實現科技興企、科技強企。
策劃:三航局黨委工作部
撰稿:張膠東 潘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