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1124億,新簽合同額正式邁上千億平臺,完成營業額476.8億元,當期完成利潤總額11.8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18項考核指標,員工發展信心得到極大提升,奮斗的精氣神得到極大提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重要突破。2023年,我們更有信心實現企業發展各項目標。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企業之興,必有其因。當“千億三航”的光輝閃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們滿懷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尋因。5年來,公司黨委舉旗定向,不斷夯實“千億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運營質量逐年提高,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發生質的改變、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轉變、文化養成錨定奮勇爭先。
5年來,三航人在新時代發展中高質量前行的步伐不斷邁上新臺階。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敢于奮斗的光芒,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黨代會召開,我們聚焦改革、發展、黨建等三大主題,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團黨委的領導下,5年來,公司黨委帶領三航人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出彩成績、精彩故事,以專題的形式陸續呈現出來。
碧海藍天間,白色大風車迎風旋轉,它們或依次排開,或蜿蜒數里,不經意間成為了海岸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亮眼的同時,也為千家萬戶輸送著清潔能源,為守護這片碧海藍天站崗放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扎扎實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事業,打造中交集團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鏈長”,就是以實際行動助力“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
作為我國海上風電安裝工程的主力軍、中交集團首批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單位,三航局緊跟集團步伐,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努力建設以總部為引領,以各工程子(分)公司為支撐,以“專精特新”子公司一體化、區域化和專業化相融合的“1+5+3”風電鏈長發展體系,堅持從技術研發、裝備提升、工程推進、團隊建設、經營能力等方面齊抓共管、共同發力,通過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多“鏈”齊發,勢必在不久的將來,接續開拓逐夢深藍的新篇章。
基礎固鏈,三航“追風人”矢志不渝
“5年內,中國人自己安裝海上風電機組?不可能”,2007年初,國外工程師輕率地說道。
國內海上風電安裝零記錄,國際市場上風電整體安裝專利費、設備采購費異常昂貴,2007年,三航人想要“追風”確實猶如關山阻隔,困難重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三航人勇于在逆境中崛起。同年6月,東海風電安裝課題研究辦公室在三航大廈成立,船機領域技術骨干聚集于此,共同攻關海上風電項目安裝施工方案。
2008年7月23日,三航“追風人”以“靠譜”安裝方案正式中標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
自信充盈其間,創新貫穿始末,三航人以“工匠精神”成就了這個在我國風電場建設史上創造了多項“第一”的奇跡,也開啟了三航15年的追風之旅。
2021年12月29日,中交集團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部署會議在中交大廈召開,會議宣布了首批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方向及建設單位。三航局作為集團內最早進入海上風電安裝領域的主力公司,勇擔中交集團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單位。
強鏈先要固鏈,交出“搶裝潮”高分答卷的三航“追風人”深知,作為海上風電施工領域領軍企業,要時時保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警醒,緊跟行業發展需要,制定系統科學的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公司海上風電業務發展體系,以施工及運維業務為核心強化能力建設,進一步優化常規基礎施工及風機安裝工藝,提升施工工效。
南通海洋公司作為三航局海上風電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一環,緊盯打造海上風電鋼結構領軍企業的發展目標,深入聚焦主責主業,在承制大型復雜海上風電鋼結構產品中咬緊牙關突破技術壁壘,在勇迎市場變局與新局中苦練內功提升能力,“中交集團首個海上風電最大直徑、最大變徑復合筒單柱”,“國內制作復雜度最高、難度最大海上風電導管架”,以首屈一指的鋼結構制作實力切實增強了三航局打造引領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的競爭力及話語權。
技術補鏈,三航“追風人”硬核實力不容小覷
2021年,在中廣核惠州港海上風電項目中,導管架灌漿材料強度要求達到130兆帕。港灣院科技公司研發團隊制定了研發計劃和目標,并成立研發突擊隊。
在迷茫中探索,在挫敗中崛起。無數次的迷茫和失敗沒有讓這個年輕團隊放棄。最終,在惠州項目實施前成功實現優固特UHPG130新產品下線,130兆帕、140兆帕產品得到CCS認證。2021年,UHPG130產品在中廣核惠州、陽西沙扒等風電項目成功應用,創造產值3000多萬元,再次擦亮了三航局海上風電金字招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正是這種以問題為導向,服務項目一線為宗旨的工作定位,三航局在技術補鏈上的布局和落子,再次拔得頭籌。
2018至2022年間,三航局海上風電獲得專利授權223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7項,實用新型授權166項,彰顯三航技術團隊的硬核實力。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個集團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也猶如為三航人勇擔中國交建風電產業鏈“鏈長”插上更有力的“翅膀”,助力探索深藍科技新領域。
科技引領進步,創新驅動發展。三航局將積極踐行總書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示批示精神,在海上風電實現全面平價上網的過程中,聚焦深遠海固定式、漂浮式基礎及海纜敷設施工,不斷突破裝備研發、海洋工程技術發展等技術瓶頸,加快我國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大國向技術強國的轉型升級。
2023年,中交海峰率先完成“海峰1001”“海峰1002”“海峰2001”第一批核心裝備建造,追風之旅,再添利器。
融合強鏈,三航“追風”人,優勢整合加速升級
從“三航風范”號到“三航風順”號,再到“三航樁”“三航砼”……央企重器不斷刷新著三航局海上風電安裝速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器加持,成為三航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鏈長”的優勢之一。展望未來,三航局將結合風機大型化、風電場深遠海化及風電運維等需求及集團海上風電裝備現狀,在“追風”的路上,加速升級核心裝備,有力保障海上風電“供應鏈”安全。
打鐵還需自身硬,三航“追風”人馳騁水工施工領域近70年的履歷,讓三航海上風電這一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2021年,三航施工團隊在福清興化灣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施工中,以超強的生產組織能力、優質穩定的施工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亮相央視。這無疑是對三航“追風”能力的最好見證!
近年來,三航局始終堅持以施工為核心強化能力建設,在施工領域創造了國內海上風電建設最快紀錄;提前5個月完工的全國海上風電施工紀錄;單月單船吊裝10臺7兆瓦大容量風機的全國海上風機吊裝紀錄……
先立后破,不破不立。當前,我國海上風電行業正處于新發展階段的起步與總體的培育階段、正面臨著諸多事關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加大產業鏈專業化整合力度,加強與外部產業專業力量合作,打造戰略合作聯盟,推進業務鏈一體化、供應鏈一體化、平臺集成一體化,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是時事所造,更是內需驅動。
融合強鏈勢在必行。2023年,三航局與6家成員單位分別以專業優勢為依托,主動認領,盡其所長,協同推進風場投資、設計、施工、運維、裝備制造、金融服務等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能力建設。
優化塑鏈,三航“追風人”堅信實干成就未來
能欣賞到最美風景的人,一定是那些馳而不息的實干者。截至2023年11月,三航局累計參建海上風電項目60余個,累計風場容量約2400萬千瓦,完成近2500臺風機安裝。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實干才能成就未來。但實干不是破釜沉舟地蠻干,而是眾志成城地大干和運籌帷幄地巧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海洋開發能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span>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天天講不吝千萬言,時時做不懼千萬事。
“要加強海上風電產業鏈產業數字化研究,尋求在數字化系統等領域的新突破”,公司黨書記、董事長王世峰在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建設推進會上提出要求。
三航局把提升風電施工數字化管理水平作為重點,在一次次施工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進風電施工過程中的進度、質量、安全、調度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引領行業建立數字化風場交付標準。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未來,三航局將持續優化常規基礎施工及風機安裝工藝,加強特種施工技術研究,進一步細化梳理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圖譜和重點領域關鍵產業目錄,構建內強外穩的現代產業鏈體系,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為打造海上風電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塑造有利條件;為實現海上風電“產品+服務”的產業數字化,構建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創新供應鏈業務模式,構筑強大供應鏈體系,貢獻三航智慧和力量。
藍圖恢宏,氣吞山河;號角激越,催人奮進。作為中交集團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單位,三航局始終堅持踐行國家發展戰略,深刻領會“雙碳”戰略重大意義,加快推進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建設,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為核心、加速升級核心裝備為保障、重點提升海上風電施工管理水平為基礎、打造海上風電品牌團隊為支撐、穩步提升海上風電市場規模為目標,扛起時代賦予的全新使命,發揮優勢、主動作為。
策劃:三航局黨委工作部
撰稿:朱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