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1124億,新簽合同額正式邁上千億平臺,完成營業額476.8億元,當期完成利潤總額11.8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18項考核指標,員工發展信心得到極大提升,奮斗的精氣神得到極大提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重要突破。2023年,我們更有信心實現企業發展各項目標。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企業之興,必有其因。當“千億三航”的光輝閃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們滿懷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尋因。5年來,公司黨委舉旗定向,不斷夯實“千億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運營質量逐年提高,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發生質的改變、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轉變、文化養成錨定奮勇爭先。
5年來,三航人在新時代發展中高質量前行的步伐不斷邁上新臺階。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敢于奮斗的光芒,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黨代會召開,我們聚焦改革、發展、黨建等三大主題,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團黨委的領導下,5年來,公司黨委帶領三航人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出彩成績、精彩故事,以專題的形式陸續呈現出來。
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關鍵環節,5年來,這場堪稱三航局最大規模的機構改革,其顯著特征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大刀闊斧,不是細枝末節而是建梁架柱,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整體的系統優化、協同、高效。
投資事業部、海外事業部、軌交事業部、風電發展部相繼成立,成為公司戰略引領、戰術統籌、運營協同的指揮協調中心;區經公司實體化邁出重要步伐,專業子公司的各自比較優勢和差異化發展能力進一步發揮;四級機構、專業廠處逐步壓減,人員結構、專業職能進一步優化整合……從總部層面的綱舉目張,到下屬單位的執本末從,三航局機構改革鼓點陣陣,系列舉措上下貫通。
強總部:讓事業部的引擎作用充分發揮
2018年8月16日,三航局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大會旗幟鮮明地提出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盎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币涣鞯钠髽I要有一流的總部,探索建立事業部制,發揮事業部在主要業務的引領和主導作用成為強化總部管理職能的重要舉措。
2018年8月31日,投資事業部率先成立,邁出了三航局探索建立事業部制的“第一步”。事業部、公司職能部門、子(分)公司、區經公司、項目公司之間的管理關系進一步理順,設立投資事業部黨工委,成立事業部總部黨支部,適應性組織建設取得成效;“十三五”期間,投資業務合同額占比從20%增加至30%,基本形成傳統業務、新興業務、開拓業務共同發展的業務結構,初步構成了“以經濟發達省份為核心、以發展潛力較大省市為重點、以其余地區為補充”的投資區域格局。投資規模取得突破,投資領域不斷拓展,投資模式持續創新。
面對海上風電這一藍海市場,為了更好地領跑海上風電業務領域深度開發“新賽道”,2019年1月風電發展部正式成立。圍繞“市場統籌、商務管控、技術支持、協同發展”這一核心定位,海上風電業務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三航局海上風電業務的市場營銷體系與技術研發體系的有機結合和協同發展得以統籌強化。
事業部的成立是適應性組織建設的新起點,更是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之一。通過總部機構調整,公司“大腦”和“中樞”的功能進一步釋放,總部在黨建統領、戰略管控、價值創造、服務監督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得到加強,強總部、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得以實現。
2018-2019兩年間,三航局海外事業部、軌交事業部適應性組織建設穩步推進,總部機構調整逐步鋪展開來;2019年,機構調整完成的初年,投資和海外業務“雙引擎”共同發力,完成合同額近260億元。
截至2023年11月,公司海外業務已覆蓋至28個國家和地區,在集團共建“一帶一路”主力軍中始終走在前列。2023年,公司區位優勢及自主經營能力愈發強勁,助推中交品牌在新加坡進一步做大做強,中標新加坡CR205及CR208項目;持續深耕墨西哥和環加勒比海市場,中標墨西哥多個“小而美”廠房項目;進一步穩固優勢區域傳統水工市場,中標阿爾及利亞阿爾澤集裝箱碼頭項目……
在強總部改革的有力措施下,三航局屬地化戰略亦穩步推進,公司先后設立了湖南、湖北、江西、西北、新疆等屬地化分公司。依托各屬地化分公司,片區內新項目持續落地,經營效果明顯。
健實體:三級單位走向區域化、專業化
2021年10月15日,八公司揭牌儀式在湖南省株洲市隆重舉行。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世峰表示,八公司的正式落地標志著三航局大力推行的區域化、專業化、屬地化業務結構布局調整邁上新臺階。
區域化、專業化作為三級單位改革的重要思路,離不開系列制度辦法的支撐。早在2020年初,三航局就印發了改革三年行動專項工作方案,對機構改革作出整體規劃;后又陸續制定了三級公司高質量發展專項方案,圍繞公司戰略定位和“七個三航”“千億三航”戰略目標,統籌推進三級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建立子(分)公司專業化定位與區域化分工管理辦法,研究制定資質提升專項方案,推動經營資源向主責、主業和優勢業務集中,推動三級公司從“經營主體”向“市場主體”轉變,健全屬地公司、專業公司設置,大力支持屬地公司發展。
從區域公司的謀篇布局,我們不難看出搶占區域市場、搶抓重要機遇的深謀遠慮。5年來,三航局聚焦重點城市、重要板塊,加快屬地化三級工程公司布局,推動區域經營市場開拓。深度謀劃長三角地區新的市場增長極,設立山東區經公司,著力優化資產結構、促進新業態布局形成;持續開拓重慶及周邊區域市場,九公司注冊成立,形成以重慶市為經營中心,深耕四川、貴州、云南市場的重要格局;進一步提升福建市場占有率,推動“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廈門)有限公司”更名成立,與廈門分公司形成“雙輪驅動”,并成功入選福建省建筑業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三航局在廈門做增量、樹品牌奠定了扎實基礎。
2023年三航局下屬寧波分公司、交建分公司轉常設子公司,鞏固了優勢區域、填補了市場空白,公司經營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從風電產業的密集落子,我們不難看到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一盤棋”建設的擲地有力。面向海上風電鋼結構等建筑工業化領域,以建設“國內領先”的海上風電單樁制作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工廠為目標,南通海洋公司投產運營;適應風電業務區域化、集約化發展方向,做強海上風電施工、運維業務,南方工程公司落地陽江;重點圍繞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中交海峰風電公司成功組建,進一步與公司業務發展協同。
從“專精特新”的搶先布局來看,三航局區域化、專業化、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已清晰可循。立足株洲、服務湖南、放眼中西部,八公司在成立之初便被寄予厚望,朝著打造三航局在環保領域、生態治理領域的樣板標桿和中西部建設的主力軍目標前進;促進西南市場開發,推動水環境治理、土地污染治理、園林綠化等業務,重慶生態研究院的成立,為提升三航局在成渝經濟圈的市場份額不斷賦能。
從經營地域的拓展,華南、西南、長三角等業務布局落子成局,到“專精特新”業務領域的延伸,風電施工運維一體、生態環保治理、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等特色專業核心突出,至此公司總部、區經公司、子(分)公司“三駕馬車”的經營架構初步形成,總部事業部業務統籌、區經公司區域統籌開發理念逐步落地。
精機構:四級機構精兵簡政、輕裝上陣
管理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造成機構臃腫,冗員問題加劇。2021年,三航局明確“四級機構改革”方案,強調堅持集約化改革的方向,做好撤并一批非專業化支撐企業發展的四級單位、優化整合一批專業廠處、重點監控一批常設法人單位。由此,新一輪四級機構改革之路開啟。
這一路,從試到改實現破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其艱巨性、復雜性、系統性愈加凸顯,要走出困局、打破僵局,啃下改革硬骨頭,就需要通過試點探索改革的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實踐證明,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趟出路子,直接關系改革成效。
作為江蘇分公司第一批改革試點單位,機械工程處從獨立承建第一條市政道路改造工程開始,逐漸取消“小機關”,遷移至施工一線,后又順利完成了轉型升級,成為獨立面向市場的施工項目部。2021年10月,江蘇分公司徐圩項目部收到業主第一封表揚信,其施工的徐圩EPC投資項目全年產值近15億元,施工管理受到好評。
該項目的前身就是機械工程處,是30多年來依靠分公司內部項目施工,提供機械設備、攪拌站等服務的專業處廠。從幕后走向臺前,這一定位的改變不僅是打破內循環、面向市場改革的生動寫照,更是進一步優化布局,提高資源配置,加強核心優勢的破殼之舉。
這一路,從合到融挑戰重重。加大機構壓減力度,實現機構能增能減是“四能改革”中重要的部分,它涉及人的“進退去留轉”,最講究推進改革的力度和溫度,也最考驗啃硬骨頭的智慧和勇氣。
2022年4月,六公司預制場與機電工程處合并成立智造裝配處。如何促進整合后的智造裝配處發揮出“1+1>2”的改革優勢,成了四級機構改革過程中最為棘手的部分。整合初期,處領導班子分赴各生產基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將改革形勢、“四級機構”改革方案等與員工進行交底,強調改革不是“下崗裁員”,更不是做“紙面改革”,并將智造裝配處將怎么改、推進步驟等向員工進行宣傳,從而穩人心、穩隊伍。隨后,智造裝備處又進一步提升了廠房、堆場、設備的利用率、周轉率,整合起重、電工、試驗等技能隊伍力量,實現1+1>2生產能力和創效能力。
智造裝配處人員規模由整合之初的380人縮減至2022年底的330人,對外新簽合同額達2.85億元,穩開局、穩隊伍的目標如期實現;從“三航質造”轉向“三航智造”,打造三航局體量最大的四級機構和三個“十”(砼構件10萬方、鋼構件10萬噸、營業額10億元)的奮斗目標進一步明晰……優化整合后的智造裝配處慢慢走向了業務融合、管理集成的局面,還獲得中交集團首批黨員示范崗、廈門市“五一先鋒號”等榮譽。2023年11月,智造裝配處成為廈門市唯一一家入選“廈門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廈門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產業基地”兩項名單的單位。
隨著一系列機構的撤銷、合并、優化,精兵簡政、提質增效方針有序推進,意味著四級機構管理體系逐步理順,形成了更加專業、精細、扁平的構架和運行模式,四級機構輕裝上陣再出發。
“知難而進,志在必成”。2023年12月,九公司揭牌在即,三航局屬地化運營再落一子,改革工作“更進一步”。5年來,總部層面的“上篇”綱舉目張,下屬單位的“下篇”執本末從,共同寫就了三航局自上而下機構改革的大文章。
策劃:三航局黨委工作部
撰稿:楊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