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1124億,新簽合同額正式邁上千億平臺,完成營業額476.8億元,當期完成利潤總額11.8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18項考核指標,員工發展信心得到極大提升,奮斗的精氣神得到極大提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重要突破。2023年,我們更有信心實現企業發展各項目標。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企業之興,必有其因。當“千億三航”的光輝閃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們滿懷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尋因。5年來,公司黨委舉旗定向,不斷夯實“千億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運營質量逐年提高,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發生質的改變、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轉變、文化養成錨定奮勇爭先。
5年來,三航人在新時代發展中高質量前行的步伐不斷邁上新臺階。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敢于奮斗的光芒,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黨代會召開,今天起,我們聚焦改革、發展、黨建等三大主題,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團黨委的領導下,5年來,公司黨委帶領三航人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出彩成績、精彩故事,以專題的形式陸續呈現出來。
前言
改革創新是三航局近70年發展歷程中的固有基因。5年來,三航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以及集團關于國企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形成一系列具有三航特色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活了發展動能,書寫了新時代國企改革的“三航篇章” 。
穿襖提領子,牽牛牽鼻子。面對千頭萬緒的國企改革任務,三航局緊緊扭住勞動、人事、分配這個關鍵,牢牢牽住“三項制度”這個“牛鼻子”,勇闖國企改革“深水區”,以重點難點帶動全局,加快構建市場化選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機制,改革答卷精彩而厚重。
激活干部一池春水
2023年上半年,三航局總部采用“先起立、后比拼、再就座”的方式,邀請內外部專家聯合考評,面向全公司對總部16個職能部門以及風電發展部、軌交事業部的86個崗位,118個編制公開選聘競聘。
178名競聘人員重進面試考場,多人通過競聘獲得職級晉升,6人被調離原工作崗位。本次選聘競聘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切實將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常態化推進“四能”改革工作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這不是三航局第一次開展此類競聘。
早在2019年,三航局就對總部16個職能部門,74個崗位115個崗位編制的一般管理人員進行公開選聘競聘。在發現人才的同時,更激活了爭先意識,促動廣大職工走出“舒適圈”。
以此為開端,各子(分)公司分別針對不同條線、崗位、職務相繼進行公開競聘:三公司開展項目總工預備營候選人面試會,讓38人同臺競技;四公司啟動總部部門副職選聘競聘工作,對總部機構改革調整后的15個部門副職進行重新競聘上崗;江蘇分公司常態化開展公開競聘,以“競聘演講+現場答辯”形式選賢任能……
由“相馬”到“賽馬”,開辟了由下至上的選人用人新局面。
與“能上”相對應的,是“能下”共識的達成。對于年度績效不佳的中層管理人員,實打實進行考核問責、崗位調整。
5年來,三航局持續推動管理人員不勝任退出機制,加大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調整,兩級黨委管理的多名干部退出管理序列,年度管理人員不勝任退出比例超過 5%。加大公開競爭上崗力度,截止2023年11月,兩級管理人員公開競爭上崗比例達到60.8%。
與此同時,“青苗助航”職業生涯導航與后備干部人才庫緊密銜接,不斷加強年輕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公司黨委管理干部中年輕干部占比由2020年的12%提升到2022年的19%。真正做到讓“千里馬”脫穎而出,向價值創造者傾斜。
與“能上能下”相配套的,是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實施。2021年,三航局制訂公司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方案,并在公司各級單位推進實施,當年實現了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覆蓋率達100%。
專項推進會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世峰明確要求:“要深刻領會經理層成員選用機制的競爭性、薪酬分配的差異性、業績指標的挑戰性、崗位管理的規范性、考核結果應用的剛性?!?/span>
按照“一崗一責”原則,公司下發“兩書一協議”模版,各級經理層成員全面實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
公司結合崗位任職要求,“量身定制”考核指標,同時強化剛性兌現薪酬。加強薪酬業績雙對標,加大績效薪酬浮動占比,實現各級領導人員浮動工資占比不低于70%、收入倍差保持在2倍以上,牢固樹立“工資是掙出來”的理念。
三公司在積極推進“兩書一協議”的簽訂工作的同時,注重強化考核結果應用,突出價值創造與激勵約束,進一步拉開收入倍差。其中,2022年三公司中層干部的薪酬差距超4倍。
市場化機制撬動人才效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烁刹俊澳苌夏芟隆?,員工同樣也要“能進能出”。
制定市場化用工管理辦法,修訂員工招聘管理辦法,并專門針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立制定管理辦法……5年來,三航局全力構建“能進能出”的市場化用工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公開招聘制度,確保各類人才精準引進、優秀員工競爭提升和不勝任崗位員工平穩退出。實現員工進入公開招聘率100%、市場化退出率3.7%,大力營造了“不看身份、不看級別,只看崗位、只看貢獻”的市場化氛圍。
第一時間深入各大高校“搶”生源,與高校開展“訂單式”精準人才定向培養,今年更是將A類院校簽約比例提高到20%。同時進行線上直播“帶”崗,利用集團HR平臺暢通內部招聘渠道……在擴大招聘渠道、提升招聘質量之余,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加快高端技術人才培養和重大科研攻關。公司于2020年成功獲批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全國當年獲批的497個單位之一。
同時,為補充企業“新生力量”,公司聚焦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提升體系建設,搭建晉升舞臺,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證書等渠道,讓技術強、肯干事、合條件的派遣員工轉為正式員工。
將“三定”工作作為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抓手。2022年,三航局全面完成兩級總部“三定”工作,兩級總部共壓縮編制268人,壓減率為16.28%。對于不能認同企業文化、不能適任崗位要求的員工暢通“出”的機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整體任務提前完成。
“指揮棒”賦能考核正能量
如果說“三項制度”改革激活了企業發展的“一池春水”,那么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就是一縷新風,砸掉“大鍋飯”,實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做到“收入能增能減是常態”,讓想干事、能干事的員工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了讓績效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近年來三航局堅持定量與定性結合,做到績效考核全覆蓋,讓業績“說話”。
六公司制定《中層管理人員年度履職考核辦法》,嚴格考核結果的應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調整的依據。同時,將履職考核結果與項目部、專業單位班子成員年度績效薪酬考核掛鉤,合理拉開同一領導班子副職之間績效薪酬分配差距,進一步強化業績升、收入升,業績降、收入降的分配原則。
隨著三項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司發展的內生動力被進一步激活,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全力打造“七個三航”“千億三航”的新征程上,開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
策劃:三航局黨委工作部
撰稿:顧蕓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