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在國家進步、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安全”是永恒的話題。
同樣,“保安全”在企業管理尤其是施工企業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對“護穩定、促發展、增效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產是好工程的“必需品”。安全生產必須一把手盯到位、一根繩抓到頭、一竿子插到底。動了安全“保險箱”,就是松了施工平臺的“螺絲釘”,不僅對個人安危造成傷害,也會直接影響施工效率,造成的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只有安全抓在手、管到位,才能為項目基礎建設撐起“防護墻”,為打造精品工程構建有利的“大舞臺”。
安全生產是高效益的“孵化器”。效益怎么來?要向經營管理要效益,也要向安全管理要效益。安全無欠債,一定程度上就是為項目減損。要杜絕“減少投入即是增加效益”的落后觀念,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創收,無一不得益于安全生產“零報告”。
那么如何保證安全“一條龍服務”呢?
要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保持“時時講安全”的前瞻性。防患于未然是最有效的趨利避害之舉?!妒酚洝分刑峒暗模骸懊髡哌h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币矎膫让娣从吵霭踩芾碇挥衅瘘c,沒有終點。
項目管理者把形勢預判嚴峻一些,應對措施也會準備周密一些。反向減損就是正向增值,尤其是在項目趕工期,更不能忽視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這臺“重頭戲”。預案做不好,風險跑不了;預案做得全,就是在省錢。
要變投機取巧為足履實地,增強“事事講安全”的自覺性。安全工作無小事,環境、設備、人員無一不是隱患出沒之處,必要的安全舉措應該存在于項目各環節,堅持安全和發展并重才是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必殺技”。
項目管理更要平行推動經營效益和安全管理,將安全意識融入項目建設各個角落,警惕“表面文章”和“兩張皮”。這就要求項目安全管理腳踏實地,“多培訓、勤演練、重投入”缺一不可。若企業把安全投入當沉沒成本“一毛不拔”,事故可能讓其喪失競爭力“一毛不?!?;反之,企業付出的精力越多,在事故面前獲得的“滅火器”也越多。
要變單一管理為全面管理,推動“人人講安全”的全局性。安全不是一個人的事,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全員認同、全員參與,才能凝聚成建設合力。
安全宣傳是“人人想要安全”的第一步,只有安全共情心理才能形成“一盤棋”思想,才能保證安全“大環境”好,才能避免小雨點成“大氣候”。
此外,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企業還需要架起“廣角鏡”,層層壓實、層層分解、層層傳遞,確保責任到人、在崗有人。安全是“易碎品”,需要每個人的呵護,每一段在崗盡心、在職盡力的安全“接力賽”,必將跑出項目“加速度”。
把握好項目安全這條“生命線”,就是保證員工收入這條“動力線”,護航公司競爭力這條“發展線”。企業要充分發揮好安全生產的“頭雁領飛”效應,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永葆穩中求進之態、提質增效之勢。
來源:三航局投資事業部株洲項目公司
撰稿:常洞明
統籌:舒鈴媛
副主編:陳思
編輯:徐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