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上,經過11小時連續作業,264省道淮安區段建設工程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特大橋主橋首個0號塊澆筑完成,標志著特大橋施工進入上部結構連續梁施工階段。
為確保此次0號塊的成功澆筑,達到內實外美的質量效果。施工前,項目部多次召開專項協調會,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從工序銜接、物資供應、人員及設備配置、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入手,精心編制施工及安全專項方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專項技術交底,確保澆筑能夠順利進行。施工中,現場管理人員全程跟蹤指導作業,嚴把工序銜接,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施工組織方案精準實施,保障了0號塊的順利澆筑。
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特大橋為264省道淮安區段建設工程控制性工程,是本項目先行施工部分。橋梁全長1499.2米,根據設計要求,主橋采用(65+5×104+65)米七跨連續梁結構,是目前江蘇省內在建單聯長度最長的預應力連續梁結構。本次0號塊的順利澆筑,為特大橋按期合龍奠定了基礎,大橋合龍后可作為后續項目過河及架梁的主要通道,保障項目整體推進。
在前期方案策劃時,經過項目團隊多方對比與不斷優化改進,最終決定主橋部分采用“鋼平臺+圍堰”的形式進行施工,從而保證主橋趕在枯水期內順利完成下部結構。上部結構施工前,項目部根據多跨連續梁橋墩高度不等、施工條件不同等特點,還制定了標準托架+體內錨固的總體方案。
264省道淮安區段路線全長34.45千米,其中一級公路30.89千米、二級公路3.56千米,包含21座橋梁,總長4.2千米。路線起自揚州與淮安兩市交界處,向北依次跨越鹽徐高速、新長鐵路、328省道、蘇北灌溉總渠,終止于淮安區與漣水縣的分界河廢黃河大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淮揚兩地東部的縱向貫通的干線公路,支撐淮揚東部地區的發展;向北與連云港路網銜接,形成淮安東部地區與連云港沿海港口的聯系通道,為實現“借港出海”提供更好的條件。
此次特大橋主橋0號塊的成功澆筑,為264省道淮安區段項目推進按下了“快進鍵”。項目全體參建員工將會勠力同心、開足馬力,以“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恒心迅速掀起大干高潮,為早日建成264省道淮安區段路線、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