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公司承建的溧陽市焦尾琴旅游綜合體-隧道項目左洞順利貫通,標志著該隧道實現雙線貫通,為溧陽焦尾琴大道常山路至104國道段的公路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天上午,溧陽市焦尾琴旅游綜合體-隧道貫通儀式在焦尾琴隧道施工現場舉行。溧陽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胥國平,溧陽市交通工程建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潘旭輝,副主任王亮,副主任史奇彬,中交溧陽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興,江蘇蘇科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吳李生及三公司副總經理龔博、安全總監袁偉坡出席貫通儀式。溧陽市融媒體、溧陽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進行了現場報道。
焦尾琴隧道是溧陽市第一條隧道,項目整體位于規劃中焦尾琴公園區域范圍內,項目路線起于104國道與長山路交叉處,向北采用隧道形式穿越現狀西圣山山體。焦尾琴隧道為小凈距隧道,左線長630米(暗洞長487米),右線長625米(暗洞長462米),屬于大斷面的中隧道,最大埋深約62米。全隧道共設置1處車行橫洞和1處人行橫洞。隧道埋深淺,全部為V級圍巖,地質構造作用顯著,巖體破碎,穿越多條斷層以及破碎帶和巖溶發育區,隧道下穿規劃焦尾琴公園,位于生態保育區內,環保要求高。根據工程特點和復雜的施工條件,項目部制定專項施工方案,施工中加強監控量測和超前地質預報,落實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風險,杜絕安全事故。
隧道超淺埋段共222米,占隧道暗挖總長的23%。隧道出洞口段埋深淺,巖體破碎,易塌方冒頂。對此,項目部采用CD法機械開挖進洞,在圍巖狀況良好處轉為臺階法施工。
焦尾琴隧道穿越巖溶發育區長度約170米,局部為全填充型溶洞,隧道開挖范圍內及隧道頂部還存在5米以上的溶洞填充物,且隧道施工溶洞段時正處于雨季,為保障隧道的施工安全,項目部多次邀請同濟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專家參加方案會,組織了十余次方案討論,研究巖溶段的處置措施,通過采取超前注漿預加固的方法,安全順利地通過了隧道巖溶段的施工。同時,為保證貫通施工安全,項目部對擬貫通點前后圍巖進行預注漿加固處理,并采用CD法小導洞貫通,進而保障整體施工進度。
焦尾琴隧道的雙線貫通,標志著焦尾琴大道常山路至104國道段的公路隧道段迎來突破性進展,項目部通車后,將進一步優化溧陽市西部片區路網,加強溧陽高新區南北之間與外界的溝通聯系。焦尾琴隧道雙線貫通,打響了中交三航局在溧陽市的品牌,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形象,推進公司在溧陽地區的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