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一博,27歲,擔任三航局羅涇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項目部質量管理部部長一職。
“守正為心、質量立身,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張一博和自己的一個約定,“進公司第一年,在優秀新員工評選中拿了第一名,干質量我也要勇爭第一?!?/span>
這是張一博第一次擔任質量管理部部長,從現場質量管控到完成質量保證資料,他都親力親為。在他看來當好質量部門第一責任人,一定要深入施工一線,時刻掌握現場施工動態,樹立好先鋒榜樣。
羅涇碼頭改造工程實際工期不到1年,要在6個月內精準投入8萬立方米混凝土、6427件預制構件、2521根樁基,質量管控數量多、時間緊、難度大。在剛開工的那段時間里,張一博經常加班到深夜,沉浸于對質量管控的深度思考中,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
現場質量管控時,作業班組長經常說:“我們以前都是這么干的,出了問題我負責。”張一博深知,在質量的“天秤”上,任何一絲的妥協都可能導致不可估量的后果?!肮こ藤|量出了問題,你們老板、我們項目經理都擔不起,你能負什么責!按照圖紙規范,嚴格施工,立馬整改!”
在張一博看來“一團和氣的氛圍看似和諧,卻掩蓋了質量的真實面貌,按照作業班組原來的狀態走下去,別說質量保不住,施工進度節點也難保住?!睅状巍敖换稹毕聛?,協作隊伍都知道張一博不是能任人擺布的愣頭青,便老老實實地按照圖紙施工。他也積極與項目領導班組商討質量管控問題,帶領質量小分隊制定高質量目標,主動發現整改質量管理問題,解決瓶頸,達到高效質量履約。
“管質量還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工程實體‘美’。”張一博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用“美”的要求驗收,同時記錄“美”。鋼筋驗收時,基底要干凈美觀、鋼筋表面美觀無銹蝕;模板驗收時,表面要干凈美觀,整體加固線型美,澆筑完成后外觀質量也要美。
羅涇碼頭改造工程共有預制構件6427件,構件從預制場運到現場,先堆放再安裝,轉運次數多,極易發生棱角損壞情況。在前期預制場調研時,張一博發現預制場在棱角鈍化處理上沒有保護措施,或者采用角鋼焊接到底模上,澆筑的成品棱角不美觀,存在銹蝕污染成品以及底部漏漿的情況。想到如此龐大數量的預制構件,如果不能做好棱角保護,必然是一大質量隱患,張一博陷入了沉思,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
空中翱翔的燕子觸動了他的工程靈感。他巧妙地將燕子尾巴的形態融入設計,利用CAD軟件繪制出橡膠燕尾止漿條的雛形,在與預制場商討后,制作出了第一代橡膠燕尾止漿條。然而,張一博很快發現,這種材料澆筑成型的構件漏漿且線形不佳,未能完全達到他心中“美”的標準。
經過二次材料比選,張一博最終鎖定了硬質PVC材質,并巧妙地將燕尾條的張開角度由原來的90度調整為135度,預設反向變形量,實現了多次循環不變形??粗A制構件一批又一批完整運輸到現場,張一博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這不僅是對他技術創新能力的認可,更是體現了他對工程實體“美”的不懈追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短短一年內,羅涇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項目質量創優實現了高產出,先后獲得了上海市用戶滿意度工程、上海市優質工程(精品結構工程)、中施協綠色建造三星級項目、上海市品質工程等獎項。而張一博也被二公司授予2023年度最佳質量管理者殊榮,勇爭第一的他,始終保持工作熱情,和團隊一起,在質量管理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來源:二公司
圖文:王一坤 張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