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湖隧道項目部申報的“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項目BIM技術創新應用”,榮獲第八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一等獎。這是繼中國公路學會“交通BIM工程創新獎”之后,太湖隧道項目部在信息化工作上獲得的又一重要獎項。
項目開工一年多來,太湖隧道項目部借助BIM+GIS技術、現場智能物聯網和信息化系統,在項目管理、安全管控、移動辦公與數據庫等方面采取大量信息化管控舉措,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對人員、設備、環境的智能化監管。
智慧的項目管理平臺
“預計10日深夜,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將以超強臺風級登陸浙江溫嶺一帶沿海,11日夜進入江蘇境內,太湖隧道施工區將出現9級以上大風,最大風力22.3米/秒,并伴有強降水過程?!?8月8日,一場防臺防汛專題會在項目部監控中心緊張召開。面對來勢洶洶的超強臺風,項目部所有人員都顯得面色凝重?!鞍岩曨l切換到陸域和水上施工現場畫面,看看各作業點防臺工作準備情況······”項目經理陳劍對值班人員說道。
在指揮監控中心,一套由12塊55寸LED液晶拼接屏與一塊LCD液晶顯示屏組成的電視幕墻呈現出施工現場的實時畫面。這套遠程監控系統集成了當今最先進物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字處理技術,能夠將施工現場的視頻監控信號、人員定位和監測數據等,實時顯示在電視幕墻上。輔之以無人機空中拍攝,在項目部就可以實時看到施工現場各作業點的進展,達到了“員工少跑腿,技術多走路”的高效管理。
在項目部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生產全過程監控管理系統正密切監控混凝土拌合生產。通過智能數據采集與傳輸設備,系統能夠自動化采集生產數據,智能化比對和分析生產數據。一旦數據出現異?;蛘叱鱿拗?,系統立即發出告警,提示現場技術人員與遠程管理者及時查找原因,消除質量隱患?!皬臄祿杉⒎治龅礁婢?,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完全自動化與智能化”,混凝土拌合站站長陳新輝自信地說道。
在項目部工地試驗室內,試驗機的智能化采集與傳輸設備,正在全自動化采集和上傳試驗數據。智能試驗系統真實記錄每次試驗數據,為遠程管理者提供了實時的可視化數據,保證了試驗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項目工地試驗室主任王杰介紹說:“數據從采集、存儲到遠程篩選分析,實現了自動化與智能化?!?/span>
全面的安全管控系統
“小張,去項目現場之前先來安全部做安全教育和人員進場登記哈!”初來乍到、準備去施工現場的小張被安全部部長衛志強叫住了。只見衛部長熟練地點開“平安守護”安全管控系統,將小張的個人信息、安全教育、進場登記等一一輸入系統內,在輸入完成點擊打印后,一張“二維碼貼紙”被打印出來,貼在了小張的安全帽上。
“這個‘貼紙’是參建人員的‘信息二維碼’,系統中預先錄入人員的姓名、部門、崗位等基礎信息,在掃碼進入施工現場后,施工現場門禁出入口處的LED顯示屏上就會實時滾動顯示人員信息,對施工現場內的人員活動做到動態掌握,確保了‘一個都不會少’”,衛部長見小張有些疑惑,耐心地向他解釋道。
在安全管控系統的“車輛在線”模塊,工地大型車輛尤其是土方運輸車輛的定位、車速等信息實時顯示在系統屏幕上,必要時可隨時對車輛軌跡進行回溯。在“安全管理與問題管理”模塊,系統實時聯動工區、部長及施工員信息,實時做到隱患排查及安全管理。“我們對施工現場安全做到了全方位掌控,共有81個點布設監控,用的攝像頭都是工業級的,可以360度無死角轉動,通過遠程變焦連標志牌上的小字都能看清楚。監控系統不僅能實現實時傳輸,而且能夠全天候記錄,登錄系統賬號就能看到現場的實際生產情況?!必撠熜畔⒒ぷ鞯馁|檢部部長佘春濤補充道。
對于太湖隧道安全管控做法,中國交建副總裁王建給予了高度評價:“項目部秉承‘四化’管理理念,在安全信息化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方面做得十分細致,值得學習?!薄鞍踩芸叵到y在實現風險可控、在控和能控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項目部成員安全‘自控’的意識,做到了安全層面上的現場管理和現場教育同步進行?!表椖坎砍崭苯浝砝顚氈M意地說道。
便捷的辦公平臺與資料庫
“通知:今晚19:00在項目部大會議室召開周例會,請各分包隊伍負責人、電工、安全員、班組長,項目部各部門負責人、工程部全體人員準時參加!”要求參會人員的手機響了起來,項目辦公平臺正提醒大家按時參會。
借助信息化系統,項目部打造了覆蓋項目部與各分包隊伍的移動辦公平臺。日常管理中的請假管理、會議通知、會議紀要、檢查通知等被納入手機端,方便提醒人員查看會議計劃,以及查找相關會議記錄。便捷的辦公平臺不僅大大提高了項目部的辦公效率,還節約了大量成本?!笆瘴?、發文、公文聯系單等公文的處理,全部辦公平臺進行操作,提高了公文的流轉速度,讓公司與項目部、項目部與現場之間溝通更通暢高效”,綜合辦公室主任戈靖對于智能化辦公平臺帶來的便捷贊嘆不已。
作為備受關注的重大工程,太湖隧道各類技術管理資料具有領域廣、專業多、內容雜、動態化的特點。面對這種情況,項目部運用科學的信息化手段,通過把技術管理資料與每一個施工構件進行一一對應,將龐雜的工程資料管理起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借助協同辦公的信息傳遞共享功能,將設計圖紙和答疑實時錄入形成動態管理臺賬,并輔以信息抄報功能,方便相關部門人員自行查閱調取相關的材料?!霸诠こ探ㄔO完成之時,我們留給世人的不僅是優質美麗的太湖隧道,還有豐富的、條目清晰的資料文檔。”項目部總工卞桂榮自豪地說道。
對于項目的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黨支部書記孟開醒有著獨到的見解:“項目資料庫結合項目部辦公平臺,讓所有員工有了更多更全接觸太湖隧道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類資料的機會和平臺,這樣不僅有利于管理精細化,還有利于青年員工養成系統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對于人才培養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span>
“一號工程”需要一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溝通和管控平臺,中交三航太湖隧道工程建設者正“駕駛”著“信息化列車”服務于每一個生產建設環節,奮力打造新時代品質工程示范項目。(總部 張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