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梅洲大橋河西引橋最后一車面層瀝青混合料攤鋪結束,標志著湘潭窯灣景區項目全線瀝青攤鋪完成。
湘潭窯灣景區項目北起雨湖區北二環,南至岳塘區東泗路口,道路和橋梁總長10.04公里。其中楊梅洲大橋長2129米,主橋1108米,梁寬51.85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梁和分離式鋼箱梁拼接完成,此次全線瀝青攤鋪工程包含了混凝土橋面鋪裝和鋼橋面鋪裝。
楊梅洲大橋鋼橋面鋪裝采用樹脂瀝青組合體系,該鋪裝體系由一層環氧碎石粘結層、2.5厘米厚冷拌樹脂瀝青混合料及4厘米高粘度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組成。
與傳統路面相比,樹脂瀝青組合體系的協同變形抗裂抗脫粘能力,抗重載性能、低溫抗裂性能、凍融疲勞性能、抗滑性能都得到提升,有效增強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在瀝青施工作業前,項目團隊對鋪裝材料的力學性能、路用性能、層間材料的粘結性能以及防水性能等多個方面開展理論研究,對鋪裝層組合體系與鋼橋面板進行了有限元計算與理論分析,并構建實體模型,依據多組試驗和建模計算結果,編制了詳細的施工方案。
為克服鋼橋面瀝青鋪裝容易出現的鋪裝軟化、開裂和防水等工程難題,團隊積極開展了大跨徑柔性鋼橋面ERS瀝青鋪裝層界面抗剪關鍵技術研究。針對楊梅洲大橋鋼橋面的實際工況、所承受的交通荷載以及鋼橋結構的特性,團隊通過對湘潭一大橋、湘潭昭華大橋兩座跨湘江大橋車流量進行調研,并結合湘鋼運輸車輛自重進行調差,獲得最準確的工程數據。
依托數據支撐,項目技術團隊對環氧碎石粘結層開展試驗段施工,采用無塵拋丸機對橋面鋼板進行拋丸除銹。在除銹后的鋼板表面上每平方米刮涂0.9至1.1千克的樹脂瀝青EBCL膠結料,撒布一層3至5毫米的單粒徑碎石,實現鋪裝層與橋面鋼板的牢固粘結和防水。
在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拌和過程中,項目團隊嚴格控制混合料的溫度、時間和配合比。在運輸過程中,為確保瀝青到場溫度、攤鋪溫度符合要求,減少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熱量散失,項目團隊對運輸的車輛使用苫布嚴密覆蓋。
攤鋪時,為加快施工進度,項目團隊采取左幅和右幅分開施工,同幅引橋和主橋鋼橋面同時攤鋪的方式,既能加快攤鋪速度,同時使瀝青攤鋪整體效果平整、質優、美觀。
此次全線瀝青攤鋪完成,為大橋按期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項目主橋護欄施工、機電交安、照明亮化等附屬工程建設全面鋪開。
來源:八公司
文圖:黃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