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大伙都趕緊來嘗嘗俺剛從樹上摘的柿子,涼甜涼甜的。”近日,冬日暖陽下,盧氏縣橫澗鄉馬窯村的欒盧高速建設工地午餐時間,村民李付周挑著一筐紅彤彤的柿子,熱情地招呼著剛下工的工人。
“李大爺,這筐柿子多少錢?我把錢給您?!?/span>
“這點柿子能值幾個錢,樹上多得是,要不是你們幫忙,誰知道我這兒媳婦啥時候才能娶到家啊。
雪中送炭,李大爺了了煩心事
欒川至盧氏高速公路地處伏牛山、熊耳山深山區,是全省“雙千工程”項目之一,全長75.3公里,盧氏境內長約24公里,是一條標準的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計劃2023年建成通車。欒盧高速建成后,將為豫西南地區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因這條高速公路全線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達1500米,一座座大橋穿梭在崇山峻嶺之中,故而被當地人稱為“豫西天路”。
今年年初,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窯村欒盧高速項目沿線眾多村民無法外出務工,沒了經濟來源,讓貧困村民的生活雪上加霜。李付周家也遇上了鬧心事,兒子李長貴原本談好的婚事,因為沒有了經濟來源,房子沒錢翻新,導致婚事擱置,愁得他每日唉聲嘆氣。
負責馬窯村欒盧高速項目建設的中交三航局欒盧高速公路六標項目黨支部書記趙東文了解到當地群眾的難處后,迅速召開吸納當地群眾勞動力的專題會議,研究和地方對接、舉行招聘會、組織農民工培訓等細節問題。在經過防疫教育、安全培訓和技術交底合格等過程后,897名當地務工人員走上崗位,其中家庭困難者128人,一舉解決了疫情期間企業用工和農民務工的難題,月發放工資達到493.35萬元。
李長貴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解決了就業問題后,沒過幾個月,他家的房子翻新了,婚事問題也解決了。
“感謝項目部雪中送炭,給我家解決了困難,讓我們渡過了難關。”現在李付周每天樂呵呵的,逢人就得念叨兩句,時不時地給工地上送點當地的土特產。
互惠互利,馬窯村經濟活了
“這兩天忙得很,天天摘香菇,摘到手困,不過俺心里高興?!瘪R窯村村民賈小照在香菇大棚里開心地說,他承包了4個棚,香菇產量達到6萬斤,收入近18萬元。
馬窯村位于河灘邊,當地政府計劃投資500萬元,建設面積達200畝的香菇、蔬菜大棚扶貧基地,幫助當地村民脫貧,可受制于當地土地貧瘠,難以鋪開種植,導致項目擱置。
項目黨支部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和鄉政府溝通,表示主線清表過程中將會清理大面積種植土,可免費將其運輸至香菇、蔬菜大棚基地,用以解決大棚建設中的土地貧瘠問題。政府人員聽后喜出望外,第一時間與項目部進行對接,項目部相繼運輸種植土共計6.67萬立方米,調動裝載機、平地機10余輛,為香菇扶貧基地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項目部“雪中送炭”之舉讓香菇、蔬菜大棚扶貧基地建設快馬加鞭,讓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又快了一步。
“如今,香菇、蔬菜種植基地帶動周邊46戶189人走上產業致富之路,要不是中交三航給我們幫這么大的忙,我們這項目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落地呢。”馬窯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成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項目部在工程建設的同時注重當地環保事業的發展,為項目所在地河道旁的綠化帶運土平地2萬平方米,還組織全體黨員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力爭干好一個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保持一片凈土。
工程標準高,工農情更深
馬窯村生態環境、水文條件較好,村民自家種植的瓜果蔬菜,純天然無公害,但由于種植規模小、種類雜、產量少,很難找到固定銷路,加之疫情影響,導致部分瓜果爛在地里,村民的辛勤勞作付諸東流。項目黨支部了解相關情況后,專門為村民開通綠色通道,只要有種植好的蔬菜,項目部照單以市場價格全收,目前已先后采購了7戶村民共計3萬余元的蔬菜,切實幫助當地村民解決銷路難的問題。
盧氏縣作為革命老區,當地的許多耄耋老人曾參兵入伍保家衛國。趙東文聽說村里有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年齡已近90歲,家里條件也不太好,就把老人作為項目部的定點幫扶對象,項目部黨員和青年員工隔段時間便會扛著米、面、油來到老人家中,聆聽老人的革命故事,陪老人聊天,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讓廣大黨員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中交藍、黨旗紅、三航奮勇爭先鋒,中交三航局欒盧項目部以黨建促生產、聚人心、助脫貧,通過打造黨建品牌,在建好品質工程的同時,積極支農、惠農,助力地方發展,展現企業擔當,造福了一方百姓,把欒盧高速的良好形象深扎豫西山區人民心中。
來源:交建分公司
圖文:茹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