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清晨,當最后一車砼澆注完畢,標志著無錫京杭運河大橋全線貫通。
京杭運河大橋自2007年4月22日第一根灌注樁開鉆起, 項目部就針對施工的難點、重點進行了認真策劃,制定了嚴密的施工計劃方案。
京杭運河樁基開挖需8米深,基坑支撐成了關鍵問題。為了保證鋼板樁不受水壓影響而損壞漏水,項目部技術人員優化方案,在4米深處對鋼板樁再次進行支架支撐,保證鋼板樁的安全性。由于支撐架和樁靠得太近,挖機只能挖掘到4米深左右,項目經理倪亭、總工林清清、生產副經理陳劍多次到現場研究對策,最后決定租用18米長壁式挖掘機進行施工,挖掘時由于駕駛人員看不到底部,指揮施工的人員頂著烈日一斗一斗開挖,終于按要求完成了任務。由于連續陰雨,京杭運河河水猛長,幾十年未遇的洪水,把樁基全部淹沒。項目經理倪亭冒著酷暑在現場組織人員一邊防洪,一邊組織人力進行圍堰,4臺水泵24小時連續不斷地抽水,三天三夜后終于把水抽干,又立即組織人力抓緊承臺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保證了后續0號塊的施工進度。 圖為貫通的京杭運河大橋
0號塊施工復雜,程序多,管道密集,預埋件及預留孔多。以中橫梁施工為例,中橫梁中間分布鋼筋綁扎、精軋羅紋鋼安裝及梁內波紋管定位還有對拉螺桿PVC管的敷設,如果先打眼,再立模,后穿PVC管,很容易與鋼筋碰撞,這難題成了制約工期的“瓶頸”。項目部在員工中開展建言獻策活動,找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先把中橫梁中間的兩排箍筋綁扎好,安裝好精軋羅紋鋼及波紋管,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再打眼,最后立模穿對拉螺桿PVC管,解決了難題,加快了鋼筋綁扎的速度。
為了能夠保證京杭運河的工程質量和進度,項目部調度張少純,張涪輝放棄休息時間協調生產,合理調配工、料、機;施工員李科、朱寅加強和攪拌樓聯系,確保砼供應到位;物資部長李明,盡可能讓周轉材做到物盡其用,嚴格控制原材料的進出口關;試驗部長李發達、鄒中華積極做好砼試驗、資料工作,確保砼的質量和資料的完整性。2007年春節大家都放棄休息,始終奮戰在施工現場,為京杭運河大橋貫通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