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用了50天的時間,公司轉戰四川、甘肅抗震救災搶險工程項目部在綿陽搭建6所學校,在甘肅搭建28所學校。甘肅禮縣教育局馬局長握住三航人的手說:“你們用心為災區教育事業撐起一片天。”
公司援建隊伍先遣人員是5月25日赴四川災區,按照上海市援建綿陽安置房現場總指揮部部署,5月31日深夜領受任務后,就在綿陽游仙區歐家壩16號地塊搭建6所學校和一批災民居住房。
救災人員看到失去家園的孩子們在大樹下、在簡陋的帳篷里上課的情景,看到孩子們望著救災人員流露出的期盼眼神,救災人員的沉重心情很快化為拼命工作的決心。
綿陽游仙區16號地塊上的這所學校將安置來自6所中學的3000余名學生。該地塊原為梯田,地勢高差達20米以上,周邊種植水稻,水溝縱橫,還有一些民居。從6月3日察看地形,僅用了一天半時間,就平整出一大塊用地。上海市現場總指揮許解良看后非常吃驚,不禁贊道,“央企就是有實力。”7月9日,來自6所學校的1000名學生如期在這里舉行中考。
正當公司1000多人的隊伍全力以赴,不分日夜為完成上海市下達的任務大干時,總指揮部的計劃發生變化,讓公司即刻馳援千里之外的甘肅重災區禮縣和天水市。
甘肅禮縣、天水都是地震重災區,僅禮縣受災嚴重的學校就有將近370所。上海市現場總指揮部確定公司6個施工點,全部為學校,其中禮縣一中、四中共144套教室作為高考用房。
公司迅速從上海、四川抽調6支施工隊伍共505人在現場展開作業,購買了115套攪拌機、裝載機、發電機等設備。從6月7日赴甘肅起,到6月21日,1000多套過渡安置教室和配套用房在禮縣地震后的土地上迅速建起。當地教育局帶著一批校長們把一面面錦旗遞到了三航援建人員手中。甘肅省委書記陸浩來到了施工現場,對三航的評價是“速度快,質量好”。當地政府稱贊三航“為禮縣災后重建立了大功,立了頭功!這一座座過渡安置房,是三航建設者們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在禮縣樹起的一座座愛心豐碑!”
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后頭。6月23日,作為上海唯一的一支赴天水的救災隊伍,分指揮部開赴天水市。
在天水援建的任務除了1個居民點,22個點全部是學校板房。其中有規模較大的省重點禮縣二中,要容納5000多名學生。更多的則是遍布在七八十公里范圍內的中、小學,其中卅甸子附中、胡王小學、馬跑泉中心小學、什字坪小學、云霧小學、葡萄園小學、青崖小學等,分布在偏僻地段和山坳之間。施工開始后,運送板房的大卡車無法駛進施工點,只能卸貨后用小車運送或人抬肩扛。有些分布在山間的小學,路窄坡陡,雨天一片泥濘,別說運送材料,就是徒步行走也十分艱難。但員工們還是克服千般艱難,用兩周時間搶出了高考用房,并在20日全部完成了救災任務。甘肅省電視臺、天水市電視臺多次播發三航抗震救災搶險項目部的救災事跡,三航人向甘肅人民展現了上海人民對災區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