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公司第一工程處張宜兵工作室被上海市總工會命名為2016年度上海市技師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曾獲得“南京市首批十佳創新工作室”、“江蘇省典型示范試驗檢測機構”、“南京市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張宜兵創新工作室作為三公司優秀員工創新平臺之一,緊跟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步伐,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革,著力打造優勢核心產品和主打品牌,首創世界最長整節大直徑PHC管樁。2006年,三公司成立了“整節55米超長PHC管樁科技攻關小組”,張宜兵和團隊承擔著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應用研發的任務,研究解決布料時間長、混凝土塌落損失快、管樁的外觀和內在質量控制難度大的難題。張宜兵和團隊從南京到寧波借用一家預制廠的高壓釜進行蒸養模擬試驗。經過一個月廢寢忘食的試驗,先后攻克了配合比、鋼模、離心機、蒸壓釜等6項技術難題,55米PHC管樁研發取得了成功。2006年10月8日,首節55米PHC管樁順利下線。2007年3月,長管樁通過上海市的新產品鑒定——單節管樁長度目前為世界第一,產品居國際領先水平。該產品上市后,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先后被應用于南京龍潭港、蘇州太倉港三期、南通東灶港、湖北荊州港等長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區多個重大水工碼頭項目建設,滿足了深水港碼頭建設的市場需求。
整節55米超長大直徑PHC管樁投產后,張宜兵和團隊的探索研究并未止步,重點研究解決高溫高壓蒸養的混凝土脆性增大而韌性降低、壓蒸樁的能源消耗對環境污染的弊端。2008年,在港灣院的密切配合下,正式啟動“PHC管樁免高壓蒸養技術” 課題研究,經過近2年的系統研究和反復試驗,研制出國際領先的免高壓蒸養PHC管樁。該管樁經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鑒定:耐久性、脆性、彈性模量、抗彎性能和有效預應力等性能均優于高壓蒸養PHC管樁。新工藝告別了PHC管樁生產“高能耗、高排放、高成本”二次蒸養的歷史,簡化了工藝流程,降低了成本,節省了能源,降低了安全風險,達到了高效、低碳、節能、環保的科學發展的要求。先后獲得了上海市科學技術成果獎、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進步二等獎等,并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十二五”百個“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在全國推廣。
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張宜兵工作室已逐步成為企業技術的孵化器、員工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實現了技術創新“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先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8項,發明國家專利4項,省級工法1部。多項創新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轉化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