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中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翔同志在三航局調研期間,提出了一個“重要拷問”:為什么有些企業黨務工作做得好,但企業發展水平、特別是黨建引領帶動企業改革發展的效果卻不明顯?為回答好這個問題,劉翔明確提出,答案還要從習近平總書記國企黨建會的講話精神中去尋找。
暫且拋開嚴格的定義,某種意義上講,公司的黨務工作就是黨群各部門的日常工作,通常被叫做“小黨建”,建的是黨務體系;黨建工作則是指公司黨委以黨群為紐帶、以全局為基礎,通過政治、思想、組織、黨風廉政、干部人才、宣傳文化和群團工作,來引領帶動全局各層級、各部門共同推動企業發展,通常被成為“大黨建”,建的是統一思想、統一力量、統一行動的引領帶動體系。兩者的工作界面、工作格局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基于不同的理解,就存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效果。
為了進一步厘清其中的作用機制,便于我們深入分析問題,我們不妨大致劃分出領導層、黨務方、業務方這三方。在回答劉翔同志提出的“拷問”之前,我們先對三方進行“拷問”。
一問黨務方是否主動把力量推出去。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四個堅持”的要求,主要內容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這是我們黨務工作者的發力點。任何有價值的工作都會成為推動發展的積極力量,黨務工作也不例外。黨務工作不是企業藍圖中的孤島,更不能把自身看作孤島,做“沉浸式黨建”,把自身的工作獨立于企業發展大局之外。相反,我們需要經常問一問企業發展得怎么樣了?企業困難到底在哪里?問題的癥結何在?解決的措施是什么?把措施付諸于實踐需要些什么思想理念、什么人、什么制度、什么氛圍、什么組織、什么樣的監督,等等。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在解決改革發展問題的過程中到底應該如何去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有了這樣的基本思考之后,我們做黨務工作才能有針對性。我們常說,要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改革發展工作大融合大穿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但如何融合、如何穿透、如何引領推動,拿出舉措來才見真功夫。也就是我們有了“投入”之后,是否“產出”了更高的站位、先進的理念、統一的思想、與時俱進的制度、優秀的干部人才、廉潔的作風、向上的氛圍,是否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成為各單位、各業務系統和全體員工的表率?如果能作出肯定的回答,黨務力量就真的“推出去”了,而且也一定會被認可。
二問業務方是否主動把力量借過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黨務工作、黨建工作本身就是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都早已得到證實,這點毋庸置疑。但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依然還有不少業務系統的同志,對黨務的價值和黨務工作者的價值有認識上的偏差,這有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的歷史原因,也有對現狀認識不清的原因。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不太可能正確看待黨務工作的價值、黨建的價值,更談不上在工作中去應用、去轉化,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絕大多數的干部職工,是堅定相信高質量黨建能夠有效引領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但卻廣泛存在不會借力、借勢、借人、借組織的現象,也就是知道有用但還不會用。習近平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這就提醒我們各業務系統的同志,遇到大事、難事、煩心事,要學會找組織這個“靠山”。我們黨歷來就有強大的政治力量、組織力量、群眾力量,黨組織有能力也有信心發揮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作用。特別是在執行層面,久推不動的工作、屢教不改的人員、久拖不決的事項,如果能借助組織的力量,往往能夠事半功倍。實踐證明,推動黨建工作與改革發展相融合的工作,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制勝優勢,不僅僅是黨務工作者、黨群部門的責任,更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不僅要考驗黨務工作者的融合穿透能力,也要考驗各業務系統的優勢轉化能力。
三問領導層是否主動把力量糅合好。這里的領導層主要是指各層級、各部門的班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堅定信念、任事擔當,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那么,作為公司各層級的班子及成員,我們的第一職責就是為黨工作,既要做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又要做好分管領域黨的建設工作,并把兩種工作的成效糅合起來,形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
黨務和業務之間的融合,一方面是依靠自身出色的工作表現,互作表率、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另一方面更加重要,各級班子及成員理應有更高的覺悟,所以必須依靠班子和各級分管領導的科學決策、統籌協調,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兼顧:指導幫助本業務系統的同志用好組織的力量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同時協調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重要工作,推動從政治力量、組織力量、群眾力量向改革發展力量的轉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體會到,要解答劉翔副書記在公司調研期間的“拷問”,首先就要解答好公司對“三方”的拷問,學會從國企黨建會講話精神中汲取營養。每一個人手上都有試題,每一個人都應該交出答卷。
文字:蕭晨
編輯:陳櫟 王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