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上10點多,寧波分公司路澤太項目部工程部部長李秋楓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一開口,一名李姓村民就氣憤地說:“我是來投訴你們的!”一聽這話,因疫情滯留湖北的李秋楓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想著得是什么事能讓村民如此激動。憑著以往和村民打交道的經驗,李秋楓對村民說道:“李師傅,您別急,給我說一下事情經過好嗎?”村民說:“我是施家村的,靠近花木城南側那里,你們工地上的水漫到我們屋子里了,趕緊解決一下。”
李秋楓安撫了村民的情緒,并承諾第一時間進行解決。掛斷與村民的電話后,他立即撥通了此時在項目部的工程部副部長楊正強的電話,楊正強立即意識到應該是186號墩附近的集水坑水漫出來了。
原來,去年10月,由于路基施工需要,不得不填埋該地原有的排水溝。填埋當天,遭到了附近村民的強烈阻攔,他們擔心排水溝填埋后會導致排水困難,給生活造成不便。這可怎么辦呢?既不能耽誤項目建設,又不能不考慮村民的需求。項目部第一時間聯系施家村朱主任,請其協助牽線,召開協調會解決矛盾。會上,項目部提出臨時開挖集水坑的提議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說干就干,當天中午項目部便組織挖機進行施工,排水溝被填埋了,路基施工推進了,集水坑誕生了,村民滿意了。
楊正強與李秋楓的電話還未掛斷,便與同事一起踏著雨水去現場勘查。他們發現,連續兩天的大雨,導致集水坑蓄積了約三分之二的積水。“應該是村民看見坑里水有點多,擔心會漫出來,淹到家里”,一位同事說道。楊正強看了看手機,23點11分,想著村民都已經休息了,他們就查看了村民的院子,發現并沒有存在水漫到家里的情況,證實了之前的推斷。這時,雨也停了。
第二天一早,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員便匯集在集水坑旁研究解決方案??紤]到附近幾戶人家老人和孩子較多,項目部決定填滿集水坑,開挖一條暗溝用于排水。為此,項目部下了“血本”,采用了13米用于橋面排水的水泥管作為涵管。至此,集水坑被填埋了,排水暗溝做好了,村民的困擾解決了。
事后,項目部對李師傅表示了感謝,感謝他對項目部工作的監督。“我才要感謝你們咧,不但幫我們建設高架橋,而且解決老百姓民生問題的速度也夠快,真不愧是央企,有擔當、有效率……”李師傅說著說著豎起了大拇指。一個集水坑的故事,無不彰顯著三航人有事情馬上辦的工作作風。(寧波分公司 詹成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