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項目部,三航風和號剛剛完成了本月的第10臺7兆瓦風機安裝,也是項目部本月安裝的第16臺風機,打破了全國大容量風機安裝的紀錄!”5月30日晚,在三航局陽西沙扒海上風電機組安裝項目部內,項目總工程師李嶸接到了現場的“喜報”,電話內隱隱傳出了歡呼聲。
現場風機安裝
三航局承建的三峽陽西沙扒海上風電風機安裝工程是廣東省2021年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綠色能源項目。項目部負責2個機型的安裝任務,其中47臺7兆瓦的風電機組葉輪直徑長186米,是國內最大直徑葉輪。
“深海施工,又是全國最大葉輪安裝,工程策劃必須考慮周全”,李嶸說。從海上可施工情況、鋼管樁出運時間、船舶定位位置、風機組裝安裝的人員安排、工序施工順序,建設團隊從團隊管理入手,一一細化,只待開工的“東風”。
現教現學 細節定成敗
項目團隊共31人,35歲以下的青年人有16人,是項目團隊的主力軍,其中不乏入職3年內的新員工。項目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導師帶徒、技術交底、總工教學、“一機一交底”“一機一總結”……通過現場教學、案例講解、技術教學等形式提高人員技能。
現場進行吊座安裝講解
一次風機吊裝完成后,新員工張凌晨在施工日志上認真地記錄下當天的施工內容,剛滿意地合上筆記本,就看見師傅、項目部副總工惠志旺找到甲板班組負責人邱兆坤,“老邱 ,接下來的施工中要注意這個吊帶,避免吊帶大幅度晃動?!?/span>
原來,建設初期,項目部按照圖紙定制了起吊塔筒的吊梁和吊帶。不料,之后底塔電器柜進行了設計變更,施工時項目團隊發現電器柜高出了法蘭面1.8米,用原設計的吊梁吊裝雖然也能滿足施工要求,但一旦海上刮起大風,或出現涌浪大的情況,船舶搖晃起來,吊帶有可能會刮碰、破壞電器柜。
施工已經在進行中,吊梁返廠修改是不可能了,惠志旺只能提醒密切關注吊帶。
回到工作區域,張凌晨問師傅:“注意吊帶晃動幅度還需要特地提醒他們嗎?”惠志旺用筆輕輕敲敲徒弟的腦袋:“施工中安全最重要,往往細節決定成敗。平時你看到想到的決不能輕易放過,哪怕多提一句多問一句,就等于上緊一次弦,警鐘長鳴嘛。所以,你記施工日志可不是單純的記錄流水賬,重要的是在記錄中發現問題,同時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span>
師傅轉身走了,留下張凌晨重新打開筆記本,默默地新增了一行字:“建議廠家調整吊梁下吊帶長度,增強施工的安全可靠性?!?/span>
現場整理吊帶
此后,張凌晨的施工日志上,新增了一項記錄內容:現場問題及應對策略。
班組管理 責任到人
項目部不僅在提高人員技能上花心思、下功夫,還改變管理模式,將原來的“黑白班”改為“班組制”,以施工內容為依據,將人員分為甲板、高空、運輸、力矩、電裝班組,每個班組有6-7人,設1個負責人,沈陸匯為現場總協調。班組以日報的形式,將每個安裝步驟進行標記,將圖片記錄發到工作群中,方便各個部門及時了解情況。當人員換班時,只有手中的工序完成才能交接工作。
對于施工進度慢的班組,項目班子與負責人談話、分析原因?!鞍嘟M制”實現了專人專事,責任到人,更有利于人員的合理調動安排,避免了責任不清、相互推諉情況的出現。班組之間相互對比,有利于增強班組成員間的默契度,加快施工進度,促進員工成長。
項目部通過管理團隊,將1臺風機的安裝時間由5天縮短到了3天,安裝效率提高了近1倍,并創下了目前國內海上風電最大裝機容量風機單月單船安裝的紀錄。
項目部召開專家評審會
“有了這么一個個精簡高效的小班組,1艘船,1個月,我們就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九分之一,按期完工不在話下!”想到未來的風機安裝,項目經理林森勢在必得。
來源:江蘇分公司
圖文:舒鈴媛 劉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