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三公司承建的南通港通州灣港區三港池1-3號碼頭工程水工部分及輔助用房單位工程通過交工質量核驗。
該工程是通州灣新出??谥黧w港區的起步碼頭工程,是南通市第一個20萬噸級深水海港碼頭,也是南通建港以來等級最大的深水碼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2個10萬噸級、1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2200萬噸。
項目主體施工為外海孤島作業,位于遠離海岸無掩護的潮間帶區域,海況復雜惡劣,年有效作業時間不足240天,施工組織難度大。施工高峰期累計使用船型13種、各類工程船舶29艘,且外海施工不具備通信條件,應急救援及現場處置困難。
為此,項目建設團隊創新設計建造海上綜合應急保障平臺,加強現場信號基站建設。團隊在施工船舶上安裝船舶平衡性監測傳感器及信號傳輸設備,將船舶在水中的晃動姿態等數據上傳至平臺,并分析處理,可及時指揮船舶調整船向、錨位應對突發天氣。
海上綜合應急保障平臺可預設船舶傾角報警閥值,在構件吊裝過程中,一旦感應到船舶傾斜超過閥值,會立即發出警報,要求船舶停止作業。
平臺同時兼備船舶防碰撞智能預警系統、外海孤島作業智慧化電子圍欄等功能,有效提高外海孤島作業項目管理及應急保障能力。
現澆樁帽施工工藝繁瑣,且需趁潮施工,項目建設團隊在后場工廠化生產成型樁帽鋼骨架后,運輸到現場整體吊裝。同時,通過海上綜合應急保障平臺全過程、全時段監控船舶吊裝作業,確保吊裝平穩推進。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工效從每天澆筑1.5個樁帽提升至3.5個,并有效降低了施工船舶吊裝作業風險。
海上綜合應急保障平臺助力項目提升管理效能,圓滿完成建設任務。建設期間,團隊多次收到業主單位表揚信及錦旗表彰,擦亮了三航品牌。
該項目建成后可滿足沿江、沿海產業對大型碼頭中轉的需求,加速帶動通州灣新出海口主體港區的開發進程,對加快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港,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重大意義。
來源:三公司
撰稿:劉松
配圖:周其佳 薛焙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