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8時,在岳圩口岸聯線公路通車前夕,“暢享新通道 邁步迎通車”迷你馬拉松比賽鳴槍開賽。隨著清脆的發令槍響起,來自項目業主單位、監理單位和項目部近100名選手如離弦之箭般沖出起跑線,沿著廣西岳圩口岸聯線公路“賽道”奮力奔跑。
由三航局承建的廣西岳圩口岸聯線公路項目,位于中越邊境的靖西市。該項目北與合那高速公路相連,向南直達中越邊界國家一級口岸——岳圩口岸,總路線全長8.9公里,其中包含3座橋梁,4座隧道。
在漢邦2號隧道補給點,選手們在補充能量的同時,談笑風生地聊道:“咱們靖西境內山清水秀,正是喀斯特地貌精華之所在??!在這樣的條件下順利修筑隧道,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吧?”
原來,喀斯特地貌的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圍巖成分主要為易受溶蝕的石灰石,很大概率會出現垂直斷裂帶以及巖溶溶腔等情況。倘若直接開挖作業,“巖石包豆腐”的地質結構極易引發隧道失穩坍塌、涌泥涌水等事故?!拔覀兏晒こ炭刹荒苤竿\氣的!”一同參賽的項目安全總監黃磊右手指向前方認真地笑答:“就在這條隧道500米處,便是軟泥碎石填充型溶洞,也是整條隧道最脆弱之處?!?/span>
不似以往摸著石頭過河,依靠人的堅韌和大自然做極限拉扯。項目團隊邀請了“智能工友”——隧道三維地質可視化綜合預報工法作為隧道掘進的“開路”先鋒。在開挖前,項目團隊先利用“物探”技術,在圍巖上布置震源,并放置傳感器在山體圍巖里,根據傳感器所反饋的波長和波速判斷圍巖的含水率和硬度。在異常報告點再次進行“鉆探”方法進行二次求證,在開挖工作面上用紅油漆標注的孔位處并鉆入6.5公分厘米,以便更加精準地了解鉆孔處的具體地質情況。項目團隊結合“物探”的廣度和“鉆探”的精度建立二維模型并進行數據分析,便能初步生成待開挖地質預判結果。
“預判結果僅僅停留在二維方式上,準確度可靠嗎?”選手追問道?!皠e急,還有第三步呢。” 黃磊繼續講述著。在漢邦2號隧道YK6+578~YK6+552處,項目團隊根據二維切片圖分析的結論對模型進行修正,生成出異常三維地質模型。數據模型顯示,前方竟“隱藏著”一片大型填充型溶洞,面積幾乎覆蓋了整個掌子面。
技術團隊立即根據三維模型數據開展研討進行設計變更,把將開挖的進尺從之前的每循環3米縮短減小到最低0.5米,并對系統錨桿、超前支護、鋼拱架、混凝土厚度等穩固措施進行做相應調整,進一步加強了隧道的支護結構。
“真是一項好技術,摒棄了以往靠經驗感覺的推敲,通過精準的數據為隧道安全開挖施工保駕護航?!边x手贊嘆道。
“不僅如此,在隧道施工危險段還設置了我們中交自創的隧道應急通信系統?!秉S磊補充道。倘若出現隧道堵塞,被困工人即便在無信號的空間也能操作系統。通過通信系統,人員信息轉化成電流,以大地為媒介從設備底部的鋼筋頭傳送至外部值班室,以便第一時間了解被困人數、位置等信息,并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救援方案。“這個系統在國內是首次應用,有了這樣的保障,工人們也能更安心地施工了?!秉S磊認真說道。
“前有智能工友開路,后有應急通訊系統守護,這安全感分分鐘拉滿!”選手們一邊感嘆一邊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來源:江蘇分公司
文字:張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