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江南、瀕臨長江的南京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然而也正是長江特殊的地理環境讓三航局建寧西路過江通道項目團隊犯了難。
該項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區,線路全長約6.8公里,標段因施工需要共分為8個基坑,其中最深的Ⅱ-2區寬度達19.8米,深度達26.15米。
“要保證基坑的穩定性,關鍵在于解決地下水對基坑施工質量的不利影響?!笨粗煌麩o際的長江水,項目經理韓俊國不免擔憂道。
因施工需要,地下水位要控制在坑底1米以下,而項目地處長江漫灘地區,距離長江最近處不足900米,地下水位高,地層富水性及透水性強,深厚砂層富含的地下水與長江動水存在密切水力聯系,大大增加了基坑水位控制的難度。
項目總工程師張立軍帶領技術團隊扎根現場,反復進行抽水試驗,核實水文地質參數,實測單井抽水量,不斷調整降水井的深度、數量、位置以及直徑大小,一步步驗證優化降水方案。
然而,汛期來臨,持續的降雨使得地下水位迅速上漲,基坑內實際涌水量遠大于方案設計值。
“特殊的地理環境下,我們不能因循守舊,與其不斷增加降水井數量和深度,不如直接在成井質量上‘做文章’。”韓俊國說道。他牽頭項目團隊開啟一場技術攻堅戰。
張立軍勘察時發現坑底仍留有較多的泥沙,基坑降水效果與砂層含泥量有很大關系。如果濾料的規格達不到要求,就無法有效控制含砂量,即使更換更高功率的抽水泵,降水效果依舊不能滿足當前的施工進度。
“有沒有過濾效果更佳的濾料呢?”張立軍思考著。張立軍和項目團隊不斷查閱資料,并向當地降水專家請教,經多方比對,最終將“綠豆砂”這個新成員加入到項目降水行列中。
“顧名思義,綠豆砂是如同綠豆般大小的濾料?!睆埩④娊忉尩?,“相較于原本采用的中粗砂,綠豆砂粒度更小,大小更均勻、表面更光滑,可以更均勻地填充在井壁和井管周圍,提供更精細的過濾效果?!睘樘岣呓邓某休d能力和使用壽命,項目團隊還將原本采用的尼龍濾網更換為具有較高抗拉強度和耐磨性的鋼絲濾網,以便承受較大壓力的過濾工作。
改進成井質量后,基坑施工逐漸步入正軌,然而在降水過程中,項目團隊卻發現一個不穩定因素:濾料在井內分布的均勻性直接影響降水井的工作效率。原來,現有的人工手動濾料填充和漏斗填充法,操作誤差大,濾料填充時間長,時間成本高,降水效率與當前施工作業需求不成正比。
項目首席質量官劉萍提議在原有的濾料填充設備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將其改造為能夠自動攪拌的降水井均勻布料裝置。該裝置上部為料斗,中部為旋轉出料倉,底部連接電機倉,通過自動旋轉將濾料從出料倉底部的出料口甩出,甩出的濾料由收料斗緩沖,均勻填充至井管與井壁之間。
“這種裝置的應用代替了原有的人工布料、漏斗布料,大大提高了降水井施工質量,保證了降水效率和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劉萍說道,“該裝置還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span>
如今,建寧西路項目地下結構已完成封頂,降水“神器”功不可沒,為項目后續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三公司
撰稿:程媛
圖片:史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