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個月,船舶公司樁7號船在太倉美錦碼頭克服老齡船舶性能不穩定、設備損耗嚴重、溜樁頻繁、風大落潮快等不利因素,提前1天艱難地打完全部257根碼頭及平臺聯體樁。
船舶公司盡管事先已考慮到該區域打樁難度大,在去年11月底進點施工前,對樁7號船進行整修,配備了D138型樁錘,更換了大鉤鉤頭滑輪,做好發電機檢修等前期準備工作,但進點后,還是頻繁發生溜樁現象。樁7號船已是“70后”的老船,性能穩定性不如別的打樁船,架子組長憑借多年打樁經驗,準確判斷何時應該采取吊打方式,何時應該關閉油門,小心翼翼、盡最大可能多打樁,即使這樣,前期工期還是被耽擱了不少。
雖然船員對船機設備的維護保養一直盡心盡力,但畢竟是40多年的老齡船,難免會出現設備故障。春節前,沉樁節點臨近,由于樁錘腳與大功率樁錘不匹配,導致樁錘腳在打樁時被震斷,眼看著剩下的幾根樁卻不能打,而更換新的樁錘腳至少需要一星期時間,在與船舶公司和三公司項目部協商后,他們在原斷裂處用鋼板包住用電焊燒牢后繼續施工。還有一次,架子電梯壞了,船上又沒有電工,只能請船舶公司派人搶修,架子組長站在邊上看電工師傅維修,詢問故障原因,“偷學技術”獲成功,再遇此類問題就能自己進行維修,節省了時間。在2個月里設備維修耽誤了4天時間,使原本就不充裕的工期壓力更大,在船長劉龍虎的帶領下,船員們暗地里都憋著一股勁,一定要趕在預定工期前完成打樁,船員們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至晚上5點,保證有10小時的工作時間,在確切了解、掌握當地氣候、潮水漲落的情況下,只要船機設備允許,平均每天打8根樁,,最多日沉樁9根,硬是把延遲的施工進度追了回來,最終提前1天完成了打樁任務。(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