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公司承建的暨南大道二期(含川氣東送配套道路)提前合同工期一個月完成施工任務。這是江陰“新三路”工程中第二個提前完工的工程,至此,“新三路”工程已完成近89%的工程量。
工程建設中,項目部面臨的是被業內稱為“天下第一難”的征地拆遷工作。長達12多公里的暨南大道二期工程,沿線名貴苗木魚塘密集、民房工廠星羅棋布、地下管線錯綜復雜,拆遷面大,其難度超乎尋常。加之拆遷對象利益盤根錯節、遺留糾紛環生,當地居民對征地拆遷有抵觸情緒,致使工程在2009年6月進場后,10個月還無法動工。
項目部雙管齊下,一邊反復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催促賠償款及時落實;一邊不厭其煩地做企業、村民的思想工作。項目經理顧士和、黨支部書記尹桂生經常一天之內要與政府部門、村、企業協調10多家。暨南大道與馬璜路相交處有家工廠,老板因對拆遷款沒及時到位心存芥蒂,直到新廠房建好投產后還執意不肯拆遷老廠房。項目部了解到其新廠房門口有一段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積水成片,立即安排施工隊連夜為這家廠房填筑了一條寬闊的瀝青路,這一舉動使老板很感動,立即表示愿意拆除老廠房。項目總部就是這樣依靠當地政府支持,又憑誠信取得了大家的理解與支持,一步一步攻克了拆遷難題。
征地拆遷的羈絆,再加上雷暴雨頻發,使工期嚴重滯后。項目部召開了“奮戰100天,實現年度目標”誓師大會,開展“進度、質量、安全大比武”等活動,調動參建人員工作積極性。項目總部將施工目標細化分解到各分部,簽訂了責任狀,施工中加強監督檢查,保證施工質量的一次合格率。為了能在雨天繼續灰土施工,項目總部提出了“悶灰”施工工藝,得到了業主、設計單位的認可,為加快施工進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狠抓施工進度的同時,項目部以質量為龍頭,堅持開展青年質量管理示范崗、質量通病治理和QC等專題活動,發布的《橋梁防護欄外觀質量控制》論文榮獲江蘇省優秀QC成果獎。江蘇省交通廳質監局局長姜竹生說:“三航的管理很有特色,有在全省推廣的價值。”
歷盡艱難,曙光在前面,項目部員工為“新三路”工程最后勝利憋足了一股勁。 (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