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公里的施工區域要橫穿3個集鎮8個村莊,征地紅線內民居157戶、各種類型的店面122家、大小廠房50間,涉及拆遷房屋總面積10萬多平方米,沿途還有4個加油站、1座寺廟、1座高壓電場、近200座墳墓需拆遷……這就是三公司丹陽項目部承建的S338省道拓寬改造工程進點之初所面臨的拆遷任務。
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項目部拆遷小組緊緊依靠地方政府、丹陽交通運輸局,通過不懈的努力,在5個月不到的時間里,完成了全線近80%的拆遷任務,為年底工程主線貫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精心組織
嚴密規劃謀效率
項目部面對嚴峻的動拆遷任務,組織成立了以三公司副總經理李桂林為組長的拆遷領導小組。拆遷工作正式啟動后,拆遷小組成員每晚都定時在項目部會議室碰頭,翻賬看圖,清查遷戶,將動遷戶分組,由領導小組成員掛帥落實專人負責,對每人每天的工作進行總結,綜合分析,理順拆遷過程中的難點,針對難點制定工作方案求得突破,通過以點帶面來提高工作效率。
拆遷小組加強對外協調、政策宣傳、組織落實工作,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加強與村鎮干部溝通,做好思想工作。埤城鎮城中村有近200座墳墓需要遷移,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對于遷墳是堅決反對。項目副書記王豐和城中村書記接連在村里開了3次動員大會,耐心地跟村民講解拆遷政策,宣傳工程建成之后,給他們出行、運輸、做生意帶來的種種好處……每次動員會都長達三四個小時。通過努力,趕在施工前完成了200座墳的遷移。
陽光拆遷
用真誠贏得拆遷戶信任
都說拆遷工作是“天下第一難”,為了加快進度,拆遷小組成員白天實地丈量對物資進行評估,夜間復核計算,準確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贏得了拆遷工作的主動。整個拆遷過程中,拆遷小組始終把拆遷戶利益放在首位,堅持“陽光拆遷”,做到“公平公正、以情感人”,一個標準貫穿拆遷始終,使拆遷戶真正得到實惠。
高橋鎮是丹陽S338省道工程最復雜的地方,道路兩邊全是門面房,這些店主樓下開店,樓上居住,對拆遷普遍存在抵觸情緒。王豐和高飛兩人披星戴月,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與居民拉家常,交朋友,苦口婆心講政策,并把自辦的《三航朝陽》印成宣傳單,把拆遷標準送到拆遷戶手中,有時一戶的動員工作就要往返三五次、甚至是10次。“經常是講政策把口水說干了,嘴皮磨破了,抵觸情緒依舊。”王豐說。但動員工作還是繼續。
即便如此,仍有拆遷戶千方百計抵制拆遷,甚至阻撓施工。一次,鎮長出面指揮高橋鎮進行拆遷,可挖機一進場,就被拆遷戶圍了起來不準施工,有的居民甚至拿著木棒堵在路中央,造成車輛堵塞了3公里多。針對這種情況,王豐他們沒有氣餒,依然耐心地一家一戶進行動員,召開協調會,請交通運輸局、縣政府領導到會組織協調,并及時調整思路,更換當地的施工隊伍進場施工,終于使高橋鎮的拆遷工作順利完成。
工作中,拆遷人員主動幫助拆遷戶解決實際困難。拆遷過程中,一位老太不小心手臂被劃破,工作人員立即把她送到醫院治療,次日,王豐又帶領項目部員工帶上慰問品上門慰問。為方便居民的水稻灌溉,項目部主動幫助村民修建了一條水渠,村民代表說:“你們為村民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我們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你們中交三航人的,以后你們在這施工,遇到難題盡管提出來,我們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們解決。”
正是通過這樣不懈的努力,他們用真誠和耐心,消除了拆遷戶的抵觸情緒,使拆遷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唐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