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分公司丹東項目部承建的丹東港14號、15號通用泊位8月底先后提前完工,遼寧省質監部門的評價是“丹東港有史以來質量最好的水工項目”。
這兩個泊位工程是項目部憑借綜合實力,在出色完成1號、2號泊位工程,被業主稱為“這個速度真是神了”的基礎上中標承建的。而14號、15號通用泊位的提前交付,也使項目部獲得了后續的3號泊位、20萬噸礦石碼頭工程。至此,從2009年8月成立的丹東項目部,已完成施工產值4億多元,實現經營合同額近10億元。丹東港集團總裁說:“三航的實力我們完全認可,我們的合作將是長期與持續的。”同時業主提出,14號、15號通用泊位一定要參評遼寧省優質工程。
項目部以誠信創優,精細管理,標準化施工贏得了業主的青睞,在占領和延伸這個三航最北的水工市場的同時,也實現了二次經營、塑造三航品牌的目標。然而,拓展遼寧水工市場之初,可謂開局艱難,初來乍到挺進新地域,業主并不了解三航,常以不信任的眼光審視;施工的質量精度要求又極高,而北方施工冬歇期較長,影響合同工期,進度質量矛盾突出。項目部進點后就提出明確的目標:所有節點工期必須提前;要拿省部優工程;占領丹東市場。
項目部利用冬歇期,建立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根據項目特點,對場地情況、作業海況、所需起重運輸設備等重點環節,認真梳理,同時圍繞質量和安全展開一輪又一輪教育培訓,為冬歇期后的大干做好硬件保障與思想準備。冬歇期剛過,項目部便迅速投入施工。人力資源緊張,他們不等不靠,堅持從現有資源挖掘、調整和優化?,F場施工員與質量員缺乏,項目經理和支部書記頂上去。項目部建立了“施工領導帶班制度”,第一時間解決施工中發生的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各工序之間的矛盾,減少扯皮現象,大幅提高了工效;采取“以老帶新、師傅帶徒”的崗位配置模式,人員互補,實現人力增效;加強動態管理,采取培訓、測試、考核、輪崗等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最大限度發揮人員集約效應,使項目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整體氛圍。
對主要分項工程,項目部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對已成熟的施工工藝進一步優化創新,將“為業主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的理念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在預制構件、現澆樁帽、下橫梁施工中,項目部一改傳統施工工藝,采用大片整體模板防止漏漿;上部結構二次澆注施工,采用穿管對拉絲桿工藝,以消除傳統施工螺桿割除后難以保證修補的通病,使混凝土外觀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針對碼頭構件直角棱角容易被撞壞、難以修補的問題,項目部采取了在構件邊口倒角工藝,解決了以往棱角易損難題。為了更進一步調動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完成創優目標,項目部實施質量責任制,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并與協作單位簽訂了工程質量創優合同質量協議,使質量管理工作做到人人有責。嚴格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加大質量考核力度,獎優罰劣,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及時下發質量整改通知單,專人跟蹤檢查、驗證閉合,問題不解決絕不放過。對重復發生、整改不及時的,嚴格考核關鍵崗位責任人,能換則換,能撤即撤,重處重罰,全面保優。(陸震東 王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