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興安基公司承建的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工程3棟22層高層建筑結構封頂,按計劃實現節點目標。
從去年3月份開工至今,項目部已完成建筑面積達48萬平方米,澆筑混凝土33萬立方米,完成工作量近10億元。
該工程地下車庫結構長600米,寬約300米,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相當于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如此超長、超寬的全埋式下結構,在國內是首次,其防水功能的要求特別高,缺少可供參考的施工資料,就連設計單位本身也缺少經驗。地下車庫結構施工技術難題成為橫亙在項目部面前的一條鴻溝。項目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對地下車庫結構施工進行課題研究和技術創新,在局有限公司老專家、興安基公司技術部門的指導下,項目部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利用有限的參考資料,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鉆研施工難題,編制技術方案。方案編制過程中多次與設計單位溝通,領會設計意圖。經多方多次論證,施工方案最終獲得通過,一舉突破超長連續結構施工技術難題,使工程的實施有了良好的開端。
該工程高層建筑鋼筋型號繁雜,暗柱截面復雜,施工難度大。通常主體結構需8天完成一層結構施工, 項目部優化腳手架搭設工藝,提升施工效率,工期縮短到6天完成一層結構, 特別是在最高兩層結構施工時創下4天完成一層結構施工的紀錄。
基坑開挖項目是業主平行發包的,不歸項目部管理,可土方開挖的滯后對各區域結構施工造成的影響累計達135天,嚴重制約了項目部的工程進度。為搶抓進度,項目部調整施工計劃,做到土方開挖到哪兒,施工就跟到哪兒,同時向基坑開挖承包商提合理化建議,加快開挖速度。
工程結構物因功能的調整,變更頻繁影響施工進展。設計變更規模最大的一次是A1樓塊,要求建成后的酒店按五星級酒店標準,大堂凈空增高,其旁的裙房及地下車庫的結構重新設計。處于該區域的75號大底板前后共經歷了5次設計變更,停工了近4個月,才拿到最終修改圖紙。項目部積極協調,為業主著想及時執行指令,充分挖掘潛力,盡可能減少設計變更對工程進展的影響,確保工程不受耽擱。
施工高峰期,每天都是通宵達旦澆筑混凝土,班子成員放棄休假,技術人員輪流通宵值班,保證每天同時澆筑四五個地塊或樓房混凝土。在項目部的精心組織下,安排好澆筑順序,先驗收的先澆筑,混凝土澆筑盡可能安排在夜間進行,騰出白天寶貴的施工時間。通過精細管理,協同作戰,使繁忙的施工顯得有條不紊。
高層建筑按節點目標實現封頂,為工程按期竣工創造了有利條件。(童小飛 楊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