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二公司承建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引橋第一聯箱梁澆注完成。砼15號連續十七八個小時施工,進行了3次移位,最終完成第一聯箱梁830立方米混凝土澆注。
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是上海世博配套工程,根據業主要求,必須在明年4月初完工,4月26日,碼頭將迎接第一艘輪船靠泊。
二公司主要承擔了郵輪碼頭約500米長的引橋,774米長、32米寬的碼頭和3萬多平方米被稱作“東方之眼”的平臺。工作量雖然不是很大,但工期相當緊迫,復雜的施工工藝和流程又增加了項目部的工期壓力。引橋承臺上的橋墩澆注完畢后,需要以120%的箱梁重量進行貝雷架壓載,每一次壓載需要7到10天的時間。設計更改給本身緊迫的工期又增加了壓力,如:引橋口的設計更改,第一聯箱梁由最初設計的3跨改為2跨,不僅導致原本搭設完畢的腳手架必須全部拆掉、材料作廢,還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建碼頭位于原先的防波堤,建造碼頭必須先把這一段拆除,耗時近50天時間。
碼頭引橋部分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橋梁引橋,全部是現澆預應力箱梁結構,這對二公司來說是全新的領域,無論是在工序還是工藝上,都是一次挑戰。引橋的張拉預應力箱梁結構,澆注前縱向設置18根120米長、似碗口粗的鋼絞線,每根都由15束鋼絞線組成,鋼絞線從中穿過要通過12個折點,因此必須先劃開波紋管,然后還需補好。從第一根穿線時20多人花費半天時間完成,到后來7個人最快半小時完成1根。
項目部面對的不僅僅是緊張的工期、復雜的工藝,還有天氣的考驗。由于項目地處長江口,工程施工受季風、寒潮、迷霧的影響大且頻繁,所以當天氣一轉好,施工現場立刻呈現出大干的景象,從引橋到平臺到碼頭,現場最多時有六七百人施工,施工船舶有六七十條。工程開工至今5個半月,引橋部分已開始箱梁澆注,碼頭部分上游段和下游段臨近完成,客運平臺9根150米的現澆主梁和248根預制次梁已經完成,聯系平臺的邊梁處于緊張的施工階段。(記者 鮑姝燕 陳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