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海工船塢放水的當天,天氣晴好,船塢周圍站滿了人,看著挖掘機有力的機械臂在土圍堰上扒出一道口子,滾滾江水緩緩注入塢內……在此之前,沒有人相信二公司啟東項目部僅用9個月的時間就能造出一座大船塢,多位資深專家拿到這個船塢的資料后都曾表示工程不可能按時完成。
當初項目經理周文弟攬下這個工程時,就有人勸他:“以這里的條件,這么短的時間里要造一座船塢,太玄了,你也是老資格的項目經理了,在這上面栽跟斗,不值得啊。”周文弟想了想,說:“不試試,怎么知道行不行?”
策劃來了一座船塢 2008年年初,項目部正在南通中遠船務公司碼頭后平臺施工,得知了業主將在啟東建塢的信息。
項目副經理耿學勝和施軍把工余時間全部投到了跟蹤信息上,三天兩頭到當時還滿是水塘溝壑的現場踩點。當時,耿學勝負責南通碼頭后平臺工程,每次他與業主見面匯報完碼頭施工情況,就開始積極宣傳三航強大的施工力量和技術保障,說動業主到二公司總部考察資質。二公司經理李森平、總工鄭榮平為業主新建塢提供了咨詢意見。
業主沒有船塢建造經驗,初期想法是采用國內常規的鋼板樁塢墻結構施工。項目部精心為業主策劃:當時國內有大量鋼板樁塢墻工程,鋼板樁生產商盧森堡克虜伯公司供不應求,一般要在訂貨后7個月才能供樁到施工現場。而業主的目標是盡快施工盡早投產,一刻也不能耽誤。同時這個海工船塢位于長江入???,水中氯離子含量大,對鋼材腐蝕較嚴重,鋼板樁塢墻施工方案的缺點顯而易見。項目部建議業主采用土圍堰方式隔開長江水的影響,干施工既能提高施工效率又可降低造價,業主對這個貼心的建議非常滿意。
二公司向業主承諾,如果中標,南通中遠川崎項目部優秀的施工團隊也將一并進入啟東施工——與業主一墻之隔的南通中遠川崎船塢工程是二公司船塢建設的金字招牌,正在施工的碼頭后平臺工程有條不紊、無可挑剔——南通中遠船務公司最終拍板:由二公司來承建這個長150米、寬120米、深14.3米的海工船塢。
我們能做到的,就要做到最好 業主原來的意向是在2008年4月28日開工,但因缺乏經驗,吹填施工緩慢,現場水塘星羅密布,也沒有實現三通一平,無法為項目部提供承諾中的施工作業面。項目部沒有干耗著,自己去平整場地,盡可能展開工作面。從4月到6月,無處搭建生活辦公用房,項目部21個人擠在一棟農家三層小樓里(一樓辦公用),到后來,誰睡覺磨牙,誰打呼嚕,誰說夢話,大家都一清二楚。
6月6日,在一小塊項目部自行整平的吹填泥地上終于響起了打樁機開工的錘擊聲。這一天,順利地沉了一套樁。但是緊跟而來的梅雨季節比往年持續時間更長,導致工地半個多月沒有沉樁。到了7月份,吹填場地還是沒有形成,業主方工程建設資金遲遲不能到位,現場不斷有當地的農民吵鬧,而設計方的圖紙也沒有出來。周文弟心態平和:我們無力改變的,就去適應,我們能做到的,就要做到最好。
項目部和當地村、鎮領導和農民們溝通聯系,為工地附近的農民修筑混凝土道路,并把一些工程輔助項目安排給當地農民做,順利解決當地農民的問題。6月梅雨季節,周文弟奔波于啟東和上海兩地,各處籌款,在公司及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筆筆“救命錢”不斷匯到啟東項目部。這給各家分包單位吃了顆“定心丸”,確保他們加大人員設備的投入,為之后的施工大跳躍奠定了基礎。在項目部的強烈要求下,業主終于提供了一張有其“簽名”的樁位圖。與此同時,業主急于將開局嚴重滯后的工期補回來,下命令在2009年5月初必須關上塢門,將船塢交付使用!
梅雨過后,項目部抓住晴好天氣,搶修臨時道路,增加樁架打樁,提前制定結構施工方案。沉樁工程量從開工后一個月的15根樁到第二個月的500多根樁,再到第三個月的1200根樁……針對異常的工期,項目部跳出常規施工,想方設法提高施工進度。多個分項只要有工作面就見縫插針施工,一時間施工現場蔚為壯觀,PHC管樁、鉆孔灌注樁、高壓旋噴樁樁架密密麻麻矗立在施工場地上。當時有人開玩笑道:這么多的施工設備,我們連個放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一切似乎都向著好的方面在發展……
3個月掉了10多斤肉 8月下旬,塢尾的吊車道施工掀開了結構施工的序幕。大家一陣竊喜,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設計指定的3根靜載試驗樁承載力都達不到要求!聽到這個消息,項目部一下都懵了: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的沉樁施工工藝做怎么會這樣呢?這個時候,業主發飆了,接連開了幾次會,要求設計、項目部、監理部給出說法。設計說圖紙沒問題,都是根據勘探數據設計;勘測單位說,勘測都是依據國標要求勘測,數據經補勘后沒問題;監理說,我們全程旁站沒有問題——雖然項目部表示一切都是按照規范和程序進行,但是沒有絲毫作用。
監理部發出停工令。業主發函給二公司,認為項目部沉樁施工不合格,同時業主的副總也專門到二公司質詢此事。一下子,項目部“靜”下來了,周文弟的臉像塊鐵板,總工許光亮團團轉地搜集原始數據。
項目部多次召開分析會,分析討論PHC管樁的靜載試驗結果。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大家承受的壓力也隨著日子的推延不斷加大。有的老師傅說,我們不干了,又不是我們的錯。還有人暗自嘀咕,這么窩囊的活還是第一次遇到。
經過半個月的分析、對比、論證,項目部班子一致認為:這次靜載試驗不合格是密集沉樁導致土體超空隙水壓力所致,等一段時間土體中超空隙水壓力釋放后,PHC管樁的承載力會恢復到設計值以上。設計對我們的觀點表示支持,但業主半信半疑。周文弟表示,為了不延誤工期,沉樁施工繼續,前期沉的樁一個月之后我們可以任選3根再做靜載試驗。
“要是仍然不合格呢”,業主反問。“我們經過深入分析,這次不合格的試驗結果與我們趕進度密集施工有直接的關系。我們相信科學,土體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樁的靜載肯定將達到設計要求。如果到時真的不合格,責任我來承擔,我承擔不了,還有三航二公司!”終于,樁錘聲再次響遍現場,只是大家的心依然揪著。
12月15日,經過充分的準備,項目部請檢測中心再次做樁靜載試驗。靜載試驗的那一晚,誰都沒有睡著,大家都在等待一個結果。結果出來了:3根PHC管樁的靜載試驗結果全部超過了設計要求!笑容重新回到周文弟的臉上,許光亮摸著臉,痛惜道:“3個月,我掉了10多斤肉啊。”
成功改寫了紀錄 由于土方開挖比原定計劃晚了半個多月,導致結構施工進展緩慢,周例會上監理業主多次提出質疑,按照這種方式施工,主體結構2009年底能完工就已是幸運的了。
施工部長包益平身上壓力最重。包益平是1998年進單位的,現場施工經驗比較豐富,大場面也見得多了,但是這個工程讓他很久都沒有疼過的牙開始隱隱作痛。由于工期太緊,工況太復雜,他排的施工計劃都細化到每天上午和下午,即使這樣也還是常常和總工期計劃“擦肩而過”。小包那原本頭發不多的大腦門上更“亮”了,明晃晃閃得人心虛心疼。
小包手下有3名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一名2006年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其他都是2008年剛來的大學生。面對這樣一支“新軍”和一場未遇過的硬仗,包益平的日子實在不好過。他決定先從內部管理入手,重視老師傅,提拔年輕人。他主張成立兩個“大部”——基礎部和結構部?;A部擔子壓在2006年進單位的逯春平身上,結構部主管由老員工張建華擔綱。這兩塊,每一塊擔子都很重?;A部分的止水帷幕做得慢,土方無法開挖;土方不開挖,結構無法施工;其間還夾雜著深井降水、大開挖基坑泥面護坡、施工道路維護等多個配套施工工作。包益平把整個現場細分后落實責任人,有問題就有人解決問題。
今年2月初,為一次澆筑10米高塢墻而專門加工的大模板進場了。這種模板在二公司工程中第一次使用,是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沒底。許光亮把施工方案反反復復計算和細化,并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第一段塢墻施工放在塢尾側。當11米高的巨大鋼結構模板緩緩吊起的時候,大家都充滿了期待。模板安裝就位后,經批準于3月1日晚正式開始澆筑。那晚,業主代表、總監都到現場,項目部所有領導和員工也都到現場關注澆筑:大家擔心是否會跑模、是否漏漿、是否泵管會卡在鋼筋里,是否會發生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異常情況?20∶30,9米長的特制泵管緩緩進入塢墻結構里,吐出帶著三航人熱切盼望的混凝土……一個星期后,塢墻開始拆模:看著光滑的混凝土結構表面,大家欣喜若狂。成功了,成功了!喜悅掛在了項目部每個人的臉上。業主也不得不佩服——三航人的施工技術是令人放心的。
最大的技術難關攻克了,但是一直困擾項目部的工期是始終懸在眾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項目部經過職工大會討論后決定從3月10日起封閉施工。
包益平在領導的支持下,狠下心,要求各家單位必須全天24小時施工,和老天爺爭時間,和時間賽跑!為了激勵士氣,二公司專門在啟東召開“立功競賽動員大會”,項目部與各家分包單位立下軍令狀,對分包完成工期實行巨額工期獎勵。
啟東海工船塢挑戰了一次“不可能”:經過9個月的千辛萬苦,一個造塢速度的新紀錄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