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月1日清晨,盡管最低氣溫降到-1℃,但興安基公司上海振華港機3號外碼頭施工現場卻是一番火熱的場景,砼17號、砼7號兩艘攪拌船扒桿直伸碼頭面層,50多位員工正緊張地作好碼頭面層混凝土澆筑準備工作……
項目部承擔的不僅是3號外碼頭,同時還有5號碼頭、上海港機碼頭引橋改造、3號碼頭和0號碼頭,去年項目部完成產值近2.8億元,占分公司產值的1/4。
項目常務副經理何本立說,“去年上半年我們主攻5號碼頭,下半年承擔了另外3座碼頭工程,當時感覺壓力很大,一個是效益的壓力,還有就是工期的壓力,但我們憑借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在比較艱難的條件下,硬是用100天搶出了3號碼頭,實現了局有限公司領導對業主的承諾,也證明了興安基公司有能力有水平干好水工項目。”
面對同時施工的幾個碼頭工程,項目部采取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的方法,解決了人員、船機資源緊缺的困難。施工區域都是船舶,地面、高空交叉作業,干擾很大,業主要求,影響其生產的必須讓步。項目部“與港機打游擊,與浮吊賽跑”,加強與業主、兄弟單位的溝通,需要業主配合移動浮吊的,提前打招呼,提前排計劃。物資供應考慮周全,提前進場,爭取各項準備工作做在前,加快了進度,降低了成本。
在42人組成的項目部里,青年大學生占了大半,而港航專業的僅有3人,有水工建設經歷的就更少。項目部采取“6+6+6”模式,即6個老師傅帶教6個07屆的大學生,6個07屆的幫助6個08屆的,通過傳幫帶使青年大學生迅速成長。學工民建專業的徐興建,經過2號、5號兩個碼頭建設的實踐鍛煉,已能獨立編制施工方案,解決現場技術難題,29歲的他被破格提拔為項目總工。2007年同濟大學港航畢業的李引,現在帶著兩名08屆碩士生曹正亮和鄒燕忠負責0號碼頭的施工,2007年畢業的胡雪富和高清分別負責3號碼頭和上海港機碼頭引橋改造工程……經過4個碼頭的歷練,這批青年大學生們都成熟了,積累了一定的碼頭施工技術,為興安基公司進一步開拓水工市場打下了基礎。(朱 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