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8個月完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半圓體預制任務;南鋼碼頭改造、龍潭明州碼頭新增裝船系統等水工項目順利運作;管樁訂單量不斷增加,年產值突破16萬延米;出色完成墨西哥項目打樁任務……新組建僅一年的三公司第一工程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3年初,三公司推進適應性組織建設,通過頂層設計,調整組織架構,將長期以來工作量不飽滿、員工收入較低、成了“養老機構”代名詞的構件工程處和船舶工程處合并為第一工程處。
第一工程處成立后,其綜合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承接的第一個項目是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半圓體預制,從預制到運輸扁平化管理優勢凸顯,加快了半圓體制作及供應的速度。他們還通過創新工藝,變臥式預制為立式預制,使10多米高,重達160噸的半圓體弧面處于垂直狀態,實現一次性澆筑到位。通過典型施工,模塊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最終提前8個月完成了821件半圓體預制、10萬多片聯鎖塊制作等任務。上乘的質量得到長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總指揮長肖大選贊揚:“高效、優質,這么多年沒看到比你們做得更好的半圓體。”
組織構架的調整,形成了產業鏈,他們又先后承接了南鋼碼頭改造、龍潭明州碼頭新增裝船系統、江都鼑衡碼頭等多個水工項目。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升,今年3月份,第一工程處僅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鼑衡碼頭的重要節點——269根樁的施工任務,業主說:“你們用行動證明了我們的選擇,二期項目我們一定首選三航。”
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第一工程處充分利用PHC管樁這一張“王牌”,加大對外經營。去年,第一工程處經理魏劍得知蕪湖中海碼頭工程需240根PHC管樁預制,魏劍上門介紹第一工程處不僅能生產管樁,還有運樁船舶和打樁船,還可以承接整個碼頭的施工。對方當場確定運樁和打樁交給第一工程處,優質的服務,使這家單位表示:后續工程會考慮給他們施工。今年初,魏劍利用去外單位交流學習的機會,“推銷”PHC管樁,管樁的質量優勢打動了總包單位,幾日后,他們主動找上門,把1200根制樁業務交給了第一工程處,帶來了4000萬元的經營額。
煥發新面貌的第一工程處,也讓年輕人找到了“職場舞臺”。年輕大學生黃林才成功競聘當上了PHC管樁車間副主任。在競聘演講時,黃林才說:“調整結構后,我對發展前景充滿希望。”工作不到10年的張凱從普通管理人員晉升為車間總工,剛過而立之年的胡寧晨走上了質檢部副部長的崗位,80后船長周恩建、高德嵩分別帶領打樁7號船和砼302號船圓滿完成了墨西哥曼薩尼約工程的打樁和生產運輸任務……現在,第一工程處有29名管理人員競聘成功,通過考評并簽訂了上崗合同。
第一工程處目前甩掉了“養老機構”的帽子,成為三公司水工市場和生產經營的主力軍。(張寧慧 胡 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