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常人眼里,業主和監理的地位高于施工單位,按照一般人的觀點,所謂的人才流動應該是向高處走。但在興安基公司太倉武港項目建設中,卻有2名監理逆向流動,先后跳槽到項目部。
今年31歲的范宜華原來是太倉武港業主聘請的一名監理,在一期裝船碼頭施工時,他負責監管興安基公司施工。工程結束后,小范離開了監理公司去了一家在國內小有名氣的私企。幾個月后,小范最終選擇落戶興安基公司。
他說:“我之所以最終選擇興安基公司,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相比剛進入職場的小大學生,我有一定的閱歷,我權衡了興安基公司和其他一些工程公司、監理公司的多方面利弊,還是認定興安基公司是最適合我發展的企業。”
談到為什么辭掉監理工作,小范很坦率,“監理能hold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現場的施工經驗,分包隊伍是不會買小青年賬的。”也是出于這點,小范更堅定了要從事實際工作的理念。
無獨有偶,在監理公司與小范同事的金校忠也投奔了興安基公司。小金從監理公司辭職之后,進了南通一家民企建筑單位,他從底層做起,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民企在用人機制和企業長期規劃上與興安基公司這樣的國企有很大區別。
2013年上半年,小金在南通做的重鋼項目接近尾聲,項目經理讓小金回家等通知,來年的去向成了未知數,小金心里很沒底。聯系到2012年曾經有過的類似經歷,小金覺得這樣反反復復的折騰實在讓人不踏實。幾經考慮,小金也選擇跳槽到興安基公司。在監理公司的時候,小金負責的主要是武港一期后方堆場的施工,對興安基公司的管理模式非常熟悉。他認為國企對青年未來發展有更好的平臺,所以從底層做起的小金更加珍惜在興安基公司工作的機會。
在興安基公司工作2年后,小范因為踏實的工作作風、勤勉的敬業精神,先后被評為優秀青年、青年崗位能手,目前已提升為項目副經理。而小金也因為熟悉業務很快被委任為主管施工員。這種提拔速度在按資排輩的民企單位和按部就班的私企根本是不可能的。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興安基公司近年來發展勢頭猛、上升空間大,在人才選拔方面也是堅持不拘一格用人準則。“洼地”已慢慢成為“高地”,吸引更多人才的流入。(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