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分公司近日在中廣核如東150兆瓦海上風機基礎施工時成功打下8根試樁,創下“四個之最”紀錄:亞洲最大、最重鋼管樁,離岸距離最遠、水深最深。在試樁報告交流會上,業主高度評價:三航不愧為風電施工的排頭兵。
該工程位于南通市如東近海40公里海域,是目前國內離岸距離最遠、水深最深的海上風電場。冬季冷空氣頻繁,風力經常達到11級,浪高4米。業主要求在冬季完成試樁任務,這在國內還未有過先例。在局有限公司指導下,分公司迅速組合一支由6名高級工程師組成的精英隊伍,由海上風電施工經驗豐富的沈志春擔任項目經理。
此次海上試樁要求達到厘米級精度,需事先獲得基準站坐標,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曹根祥率隊到施工海域調研考察,復核設計提供的測風塔坐標。檢測那天8級大風剛過,一行人坐著交通艇在海上搖晃了3個小時后到達現場。由于浪高流急無法靠近測風塔,高級工程師徐勤儉等人乘坐救生筏順流漂至測風塔,爬上十幾米高的測風塔后發現信號不能有效鎖定,只能棄用。海上作業的第一步就碰到了“攔路虎”,團隊人員馬不停蹄地沿著江蘇大豐、東臺、如東沿海采集到7個有效坐標數據??紤]到施工區域離陸地太遠,收不到信號,又采用星站差分技術,將數據一個個返算到GPS測量中,以裝有GPS定位系統的支腿船為基準點確定樁位。
施打目前亞洲最大最重的鋼管樁,又是在如此惡劣的海況下,怎么把長96.5米、直徑2.8米、重266噸的鋼管樁打入深海,如何穩樁,如何保證樁身垂直度達到四百分之一,一系列問題隨之產生。局有限公司召開了數十次專題討論會,最后決定采用“定位鋼平臺+振動錘+液壓錘二階段吊打方法”。
2013年12月1日早上7點,在完成設備檢查安裝、工作人員交底對接、業主監理設計的監控后,起重船緩緩吊起鋼管樁,液壓振動錘不斷變化著力度和頻率將鋼管樁打入設定入泥深度,經垂直度測量、穩樁后換改由液壓打樁錘繼續沉樁,整個沉樁過程16 小時。根據監控器的測量數據不斷調整垂直度,隨著最后一錘聲音消失,監控器顯示的垂直度定格在四百五十分之一,第一根鋼管樁成功施打到位。
首根試樁成功后,氣象預報連續8天是好天氣,項目部抓緊做好打樁施工準備。12月1日至12月3日,每天施打一根鋼管樁,但12月4日下午突然出現濃霧,能見度不足2米,連打樁錘都看不到,大伙只能干瞪眼停止施工,濃霧直到5日凌晨散去。為趕進度,大家一直堅守在現場,輪流換班每天差不多只睡4個小時。終于在9日大風來臨之前完成8根試樁打設任務。 (徐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