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樁船“龍爭虎斗”
發布日期:2012-03-14
發布來源: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瀏覽量:771
嘴里嚼著餅干站在駕駛室的船舶公司砂樁7號船長陳建偉,踮起腳尖,手扶著門框探出半個身子,緊緊盯著遠處砂樁8號船的影廓。駕駛臺上的對講機“滋滋滋”響了,他一把抓了過來,全然不顧嘴角落下的餅干屑。對講機傳來對面砂樁8號大副向岸基調度報告的聲音:“11點20分,我船完成45根樁,準備收工。”陳建偉馬上大聲與砂樁7號船兄弟們吆喝道:“弟兄們,他們休息了,咱再干半小時準能超過他們。”
砂樁7號船與砂樁8號船同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施工,兩兄弟同臺競技,“龍爭虎斗”的場面幾乎天天上演。砂樁7號船較晚參與施工,從船長、輪機長到水手、架子工,清一色都是以前打樁7號船的原班人馬。擠密砂樁施工工藝與打樁不同,先用振動錘打至設計深度標高,再經過排泥、灌砂、擴徑、將砂壓密實,最后拔出樁管,整個過程須計算精確。按理說隔行如隔山,但船員們硬是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掌握了工序,熟悉了船機性能,砂樁施工的幾項數據深深印在陳建偉的腦子里:樁長15米,樁徑1.6米,樁頂標高負16米,樁底標高負37米,每根灌注中粗砂30立方米。 砂樁7號船船員分4小時一班,保證“人停機不停”連軸轉。只要風平浪靜,供砂及時,從早晨6點鐘至夜間12點鐘,砂樁7號船始終錘振不停。
與砂樁7號船競爭的砂樁8號船,捷足先登于東人工島,砂樁8號船具有洋山深水港沉砂樁先發優勢。除了一樣的猛沖猛打之外,資深輪機長向船長賈文福“獻計”:長時間砂樁施工會給設備帶來磨損,因此降低故障率可以達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南方天熱,灌砂的空壓機過熱會引起“罷工”,船上將電動式空壓機降溫方式由風冷改為更高效的水冷,水箱內部定期用專用藥水消除積垢,外部用高壓氣泵吹除粘連砂塵,保持空氣濾清器暢通。為了在與砂樁7號船PK中贏得先機,老軌“爭取”到了對砂樁研究有一套、大家公認的專家、項目部副經理陳紀云常駐船上,在第一時間排除故障,保證砂樁8號船“沖鋒陷陣”。
當東人工島的“龍爭虎斗”呈現白熱化之際,卻傳來砂樁8號船“掉轉槍口”的消息——砂樁8號船進軍西人工島,與剛剛兩奪總部立功競賽“流動紅旗”、同為船舶公司的砂樁6號船競爭。“誰怕誰呢!” 砂樁8號船船長賈文福嘀咕道……(郭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