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鏗鏘有力的打樁聲在梅山保稅港區上空回旋,長84米的大管樁猶如定海神針般插入海底,樁18號船在此已連續奮戰了6個多月,累計沉樁近700根。
樁18號船是2009年建造的當時亞洲最大的打樁船,作為主力打樁船,且擁有施打60米以上90米以下的超大超長樁能力,先后參與了一大批重點工程建設。據了解,船舶機艙主機的運轉時間累計近9000小時,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12小時以上。由于樁18號船在重大工程施工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2011年度寧波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在國內首個風電項目——上海東海風電100兆瓦項目建設中,樁18號船首當其沖,它的亮相不僅充分展示了公司船機設備的優勢,而且也表現出三航人能打硬仗的氣勢。特制的80米長的大直徑鋼樁,8根樁形成“梅花”型,以粉砂土質為主的杭州灣,打樁貫入度只有一二毫米,平均一根樁的錘擊數在5000錘以上,最難打的樁打了近8000錘。那時正值高溫時節,甲板表面溫度達到50多攝氏度,船員身上的工作服都能擰出水來。船員為了趕施工進度,每天早上4點30分起床,馬上進入各自崗位,移船、捆樁、吊樁、定位、下樁,直到晚上12點鐘打完2根樁。到了八九月份,季節性大潮汛加之東北季風,船身四周10個10噸錨,還是固定不了船體,打樁難度大。船員們起早摸黑忘我工作,高溫對樁機的散熱影響很大,輪機長帶領機艙組人員對新設備進行檢查、調試、維修,保證機組各個系統正常運行。掛在龍口軌道上的錘擊裝置維修非常不便,船員不顧300多度的高溫錘體,做好維修保養工作,滾燙的油滴落在身上,瞬間就生成了一個個水泡。在56個有效施工日里,樁18號船完成了88根直徑1.7米、長80米的大型鋼管樁沉樁任務。
操縱大型的船機設備,船員們更注重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各崗位操作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跨崗位學習。機艙崗位的人了解吊樁、豎樁、套帽子、解扣等要領,甲板和架子部門了解機艙部的絞車等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船上進口設備的使用說明是英文,青年船員利用自身優勢翻譯后打印,供大家參考學習。船員們深知打樁船是先遣部隊,服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施工進展,他們加強與分公司生產調度、船舶調度及項目部的協調,不斷改進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效率和服務質量,盡最大可能讓業主和項目部滿意。(周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