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隨著8臺聯動振沉錘組的隆隆振沉聲響起,公司承建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首個鋼圓筒順利振沉,這標志著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結構建設全面啟動。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監辦、中交股份及我公司領導共同見證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在首個鋼圓筒振沉的慶祝儀式上,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方彥致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宣布東人工島首個鋼圓筒振沉成功。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后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世界級跨海通道,同時也是我國乃至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工程項目。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改變珠三角城市群的時空觀,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地區的持續繁榮和穩定,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
工程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中交股份聯合體是總承包單位。我公司主要承擔東人工島區域的施工,主要是東人工島島體形成、島上現澆隧道結構、島上建筑及附屬設施、東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島隧結合部施工等五大部分。東人工島施工工期緊,任務重,施工所處的珠江口是我國水運業最發達、最繁忙的水域,也是通航環境最復雜的水域,施工及附近水域航道密集。東人工島共需振沉59個鋼圓筒,其中最高的鋼圓筒達到50.5米,直徑22米,重量超過500噸,是目前國內直徑最大,高度最高,世界上體量最大的鋼圓筒結構。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運用大量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四新”的應用為施工建設提供了有力保證。施工的砂樁船是我公司自主研發、自行設計、自行制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施工船舶。
港珠澳大橋施工區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活動和繁衍的中心水域。中華白海豚對噪音十分敏感,人工島鋼圓筒振沉等施工產生的水下噪音有可能對白海豚的生活產生影響。為了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項目部提出“生態施工”理念,制定了落實人員、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建立了以項目部領導為核心的HSE管理體系,特意聘請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對東人工島施工現場進行全方位深海噪音監測,減少施工噪音對中華白海豚生態的影響。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在辦公區、施工區、碼頭、交通船舶上,張貼保護白海豚的宣傳海報。施工作業前,項目部對作業的船舶和原料進行仔細檢查,堅持做到保護海洋生態,不把污染源帶入施工海域。施工過程中,嚴密監控施工范圍內的海域,如果在可視范圍內有白海豚出現的蹤跡,立刻放慢施工進度,減少噪音,不以犧牲環境、危害白海豚為代價推進施工進度,從而給白海豚一個溫馨寧靜的生存環境。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將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制定詳細的安全保證措施,并預先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制定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保證工程的安全生產處于受控狀態。項目部將以過程控制作為工程建設、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夯實工程質量管理基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絕不為趕工期而忽視質量目標,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過程指導書組織施工,以質量指標作為考核的主要標準。(黃 喬 王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