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環管樁對接完成,由廈門分公司機電工程處制作的莆田平海灣風電二期工程單樁成功制成,僅歷時100天!
此單樁直徑6至7.3米錐度過渡,長77米,板厚75毫米,重930噸,是目前國內6兆瓦風機使用的單樁中樁徑最大的,也是福建本土企業中成功制作的第一根單樁。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海上風電大戰略的展開,廈門分公司機電工程處抓住機遇,開發海上風電單樁加工技術,拓寬產品范圍,完善出一整套流水線流程,并專門成立了攻堅克難小組,保證風電單樁生產順利進行。
▲莆田平海灣風電二期工程單樁整樁
由于風電單樁的板厚達到了80毫米,焊接工藝需要認真探索,不單要避免焊后冷裂縫的產生,同時還要避免焊縫中出現超規范的缺陷。
機電工程處在焊接過程中嚴格執行焊接工藝規范,實時監測溫度、電流、電壓,24小時不間斷施工,以提高焊接質量及效率。在板料進行焊接后,多次質檢測量,保證板料在焊過后的質量。
▲縱焊縫氣拋現場教學
機電工程處邀請了分公司的高級技師和質檢員對上崗工人進行焊接知識和焊接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進行講解,并通過理論考試和現場操作考試進行加強。
幫重達40多噸的單片管節“翻身”是個大問題,鋼板的拼接、翻身、管節吊裝、小節段吊裝等環節既要操作方便,又要安全可靠,這需要設計制作專用的吊裝機號才能滿足。為適應實際施工需要,量身定做的工裝吊具應運而生,節約成本的同時,也使施工高效有序地進行。
▲將直徑7.3米的后節卷制的管節回圓精確到5毫米以內
國內具有豐富鋼管樁施工經驗的班組團隊被引進入項目,制作小工裝以彌補其缺陷,使直徑7.3米的后節卷制的管節回圓精確到5毫米以內。數控處理人員將拼接好的鋼板進行編號,做到每一塊板都有獨立且唯一的件號,便于施工和材料追蹤。
▲法蘭盤對接現場
法蘭拼接的精度控制可謂極近“苛刻”,基礎頂法蘭面應內傾0.5至1.5毫米,焊接后法蘭頂面不允許外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級焊接技師黃翠戀和高級鉗工技師陳友生相互合作,在法蘭拼接的過程中在法蘭頂面標示8個點位,引進精度儀器測量齊平整度及內傾度。在施焊過程中用靠尺進行檢測,以便于法蘭焊接的過程中能控制其精度,保證其內傾度。
在質量管理方面,質檢信息化管理將每一環管節都噴上屬于自己的二維碼,并在每一個工序施工完畢后,及時在系統錄入質檢信息和各項數據,保證每道工序都可追溯,保障管樁生產的質量和生產進度。
此次單樁歷時百天成功制成,有力推動了莆田平海灣風電項目的施工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