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2日,全國軌道交通質量安全標準化樣板工程觀摩會在廈門分公司管片廠成功舉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交建海西區域總部等領導參加,公司副總經理曹永憲致歡迎詞。觀摩團領導、專家稱贊:“中交地鐵管片絕對是全行業標桿,真正體現了中國制造的水平。”
信息化打造標準化建設“升級版”。在管片廠生產車間的生產智能中心,觀摩團成員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整條生產線的每個環節:從鋼筋下料綁扎到管片生產流水線,再到管片物流管理整個生產過程,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通過產量、水溫等實時數據的采集、分析、智能化計算,使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即時生產全流程的信息數據,做到無紙化移動辦公。而整套信息化管理系統是管片廠信息化管理中心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可以通過PC端、PDA、手機APP、企業微信等多個平臺應用。
智能化精細化造就“精品管片”。在現場,觀摩團成員看到一臺焊接機械手臂正在進行電焊作業,這臺鋼筋彎箍焊接機器人也是管片廠自主研發的,整個焊接流程8分鐘一個循環,可生產48個彎箍,每天可生產7200個彎箍,相當于3.5個焊工滿負荷的工作量,焊接效率大大提高。觀摩團成員發出由衷的感慨:“這在管片生產中還是頭一次見。”
管片建檔系統、管片標識系統成為觀摩的“熱點”。每一環管片從鋼筋骨架誕生后,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建檔系統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把管片制作的操作人員與質檢人員信息都寫入每塊管片特有的芯片里,做到源頭可追溯;只有此環節符合標準的管片,才有“資格”進入下一生產環節,否則將被退回重新調整或者直接銷毀;脫模后的管片芯片,通過管片標識系統生成二維碼,進入后續的養護、檢驗出廠等工序。技術人員只要通過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記錄下從水池養護到噴淋養護再到堆場等全過程數據,便于精準管理,也為后續的管片物流配送提供了便利。
管片養護的水也有講究,為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不僅要定期更換,還要控制溫差,減少管片外觀裂縫的產生。養護完成的管片還要進行抗彎抗拔、檢漏、三環試拼的抽檢試驗,確保該批次產品的抗壓性能符合要求,拼裝時環與環、塊與塊之間的縫隙在技術要求范圍內。
“VR技術+互動體驗”創新安全教育模式。在VR安全體驗區,嘉賓們戴著VR眼鏡,體驗管片生產過程中可能潛在的危險和對人的傷害,而整個虛擬場景都是根據該管片廠一比一模擬還原。此時,一環管片正通過真空吸盤機在體驗者的手柄操作下緩緩位移,由于操作不當,管片突然墜落,體驗者還本能地躲閃了一下,屏幕上立刻提示發生事故的原因和防止方法。這種虛擬體驗方式,激發了工人參與安全培訓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對安全事故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據悉,將VR技術運用到安全生產教育中,這在福建省的管片廠家中尚屬首次。(顧蕓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