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司副總經理馬松平接受記者采訪,對2016年生產進行點評。馬松平看著全年產值表,低吟片刻,用“壓力空前巨大”來形容,“一整年的生產前松后緊,上半年僅完成全年施工產值計劃44%。好在公司上下堅持全局一盤棋的思想,最終完成全年生產計劃。公司的施工產值更是歷史上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相較從2010年的200億元產值,突破300億元大關用了6年時間。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這次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馬松平看來,300億元大關的突破與公司在多元化、國際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戰略引導下,堅持“保增長、調結構、走出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走過2016年,公司已經真正進入了一個全土木工程領域。在傳統的港航、路橋領域內,公司保持了傳統的行業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江蘇分公司成功運用大圓桶技術,在連云港徐圩港區建成國內首個海洋桶式基礎海上防波堤,體量大、效益好、獲得專利發明多達11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中國交建優秀技術督導項目之一。
在風電等新能源市場,三航占據領先地位,參建國內最大的華能如東300兆瓦海上風電場,6臺風機提前完成安裝。響水風電項目總體策劃出色、到位,方案可行性強,項目也實現了提前完工,得到業主的高度評價。上海臨港風電二期28臺風機安裝完成,創風機安裝速度之最。其中,新能源公司的“風范號”、“風華號”2艘安裝船在這些項目的安裝過程中表現搶眼,為公司在風電市場打響品牌立下汗馬功勞,馬松平用2個“不錯”表示肯定。
公司在建的多條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齊頭并進。黔張常鐵路項目遇到八九十米高的斜坡高墩,施工難度大、工藝較復雜,項目部不等不靠攻克了技術難關,項目進展順利,按時完成節點目標,“這管理水平,為公司省了多少心。”同樣得到馬松平肯定的鐵路項目還有蒙華鐵路,“每個月的計劃都出色完成,均衡生產值得學習,哪怕之前遇到強暴雨極端天氣,都沒有影響生產計劃,為什么,因為他們能把問題、難點都考慮在前面。”
公司參建的房建、市政項目同樣為“三航制造”增色加分。興安基公司承建的珠海恒天大廈項目,基坑深達20多米,基坑越深意味著安全隱患就越大,周圍建筑也因為自身的安全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況下,興安基公司重策劃、細施工,項目做到周邊安全,進展順利的同時,在當地房建領域為三航揚名。廈門分公司參建的演武大橋則又打出一波“短平快”,設備、材料一次性投入,在短時間內完成施工任務,為企業贏得良好聲譽。
2016年,公司謀求國際化發展,推行海外優先戰略,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入,針對海外項目出臺了有力政策,同時對各單位二級機關加大對海外作業人員的服務和支援力度,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提出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今年海外生產計劃如期完成。其中,興安基公司在重壓下不懈怠,熟悉市場、培養人才、完善政策,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下半年,馬來西亞和印尼的3個大單相繼落地,柬埔寨、阿爾及利亞等國也有斬獲,最終超額完成年度海外經營挑戰目標,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得到公司的表彰。
馬松平認為,2016年另一亮點在于信息化管理的加強,適應中國交建頂層設計,今年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公司的混凝土攪拌監控系統建設上線,實現對現場情況遠程監控、生產數據網上上報。在青島軌交項目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中,也逐步實現了現場遠程監控,公司生產信息化管理走在了集團公司的前列。
在這位生產主帥的頭腦里不停跳動的不僅僅是日新月異的生產數據,還有對企業施工管理的思考,“如果說2017年我們可以從哪里為切入點提質增效,我看是項目部對分公司、對局有限公司看齊意識的增強上。二級公司的管理力度要加大、要求要更嚴格,管理要加強控制力,項目部要提升執行力。”壓力大,也許就是探索新路、謀求發展道路上必經的陣痛,對此,馬松平舉重若輕,“搞生產工作,就是這樣,一切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新年一到,一切歸零,重新開始。生產這件事,我從來沒擔心過,三航沒有干不下的活、啃不下的骨頭。就是安全這件事,放不得半點松懈,開不得玩笑啊。”說到此處,馬松平重重地敲了一下桌板,也許這是馬松平給2017年公司生產劃的一道重點題。(記 者 陳 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