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通過“產、學、研、用”體系,將科技作為生產力的“加速度”充分釋放,為提質增效裝上“新引擎”,發揮出巨大的效用。
三公司建立技術創新工作室等職工創新平臺,成立了多個專業技術工作室和路橋、市政、隧道、地下管廊專業工作站,開展科研課題攻關。以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張宜兵領銜的檢測工程工作室,圍繞預制構件專業化生產銷售等核心業務,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核心產品和主打品牌。先后有數十項技術創新成果獲獎,其中《提高PHC管樁沉樁樁頂破損修補成功率》QC成果獲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一等獎、中國施工企業協會二等獎;“PHC管樁免壓蒸工藝研究與應用”等4項成果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提高預制構件砼表面觀感質量》等QC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
將創新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如開展的“PHC管樁余漿的試驗及利用”研究不僅節約成本,而且實現了PHC管樁余漿零排放,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前不久,該工作室被評為南京市十大創新工作室。經過反復研究認證的PHC管樁免蒸養技術,通過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和調節養護時間,減少了制樁的環節,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使不少承建商慕名來訂購,為三公司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公司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生產施工技術水平,節約成本創造了效益。目前已通過科技部門等認證的研發項目達14項,獲得授權專利12個,累計轉化成果19項。長江南京段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國內技術最復雜的內河水運工程,三公司承擔了821件半圓體的預制與出運任務。三公司成立了“半圓體立式預制”課題小組,研究出半圓體“立式預制”混凝土一次性澆注成型工藝。“半圓體空中翻轉工藝”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工藝具有占地少、周轉時間快、施工效率高的優點,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預制任務結束后,課題小組進一步鞏固研究成果,不斷優化方案,使該工藝被列為江蘇省省級工法。三公司研究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山區道路施工測量快速定位中的應用”技術,采用衛星定位技術和全站儀測量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給測量裝了“電子眼”,測量員只需幾分鐘便能快速定位,提高了測量精度和施工放樣速度,減少了測量員野外作業的安全風險。目前在貴州荔蓉高速公路、蒙華鐵路、青島軌道R3線工程廣泛運用。
科技的“產、學、研、用”也為三公司創造了直接的經濟效益,今年三公司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獲評南京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享受一系列科技研發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張寧慧 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