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5項紀錄
① 世界之最:莆田平海風電二期項目成功安裝世界首個海上風電樁-桶復合基礎。
?、?亞太之最: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二期工程順利完成了亞太地區首臺10兆瓦風機的吊裝,刷新了大容量風機吊裝紀錄。
③ 全國之最: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二期工程順利完成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8兆瓦風機吊裝。
④ 刷新廈門分公司半年訂單最高紀錄:風電板塊中標金額達72.78億元,同比增長4.9倍。
?、?刷新中國交建海上風電項目單體合同額最高紀錄:中標中廣核廣東海域海上風電項目,中標金額59億元。
采取5大關鍵舉措
?、?設立風電中心
?、?整理出一份船舶施工適用性分析報告
?、?成立三航局泉州分公司
④ 自主研發了球形齒鉆頭
?、?自行研發制造出800噸壓床
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分公司專注風電板塊運營,加強前期策劃,加快基礎革新的成果。
策劃前置,集中優勢資源
隨著總部機構改革的全面落地,2019年7月,分公司工程管理部正式設立風電中心,旨在全面統籌現有設備,縮短風電項目辦事流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2019年底,風電中心針對當時正在施工的5個風電項目的船機適用情況,進行深入的盤點和調研。過程中發現,船機設備的選用如果只參考船機參數,就容易造成部分船機設備低利用率的問題。“要真正達到‘物盡其用’,就必須具體分析各種船機設備在實際施工作業中的功能定位。”時任風電中心執行總經理劉勇說道。
為此,風電中心全員深入各在建風場,掌握第一手的海況和樁基、設備數據,僅用一周的時間,整理出一份船舶施工適用性分析報告,并以此為依據對作業船舶進行調整:增加鎖定了6艘大型起重船、平臺船及駁船等適用性較好、資源緊俏的船舶;并退租了一批適用性、船況較差、使用率低的小型起重船、多功能駁及運輸駁等。
平潭風電項目是這波“操作”的第一個受益者——利用大型打樁船順一1600號,在短短6天時間里完成了3根沉樁,創下了分公司沉樁新速度。
泉州分公司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生產基地
今年6月,三航局泉州分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據泉州分公司經理陳揚墩介紹:“這里將被打造成一個集海上風電鋼結構制作、風機運維及轉儲、砼構件預制及商品砼生產等功能為一體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生產基地。三航的海上風電發展也由此邁出了關鍵的一步?!?/span>
技術革新,提升施工產能
“我們目前所具備的高樁嵌巖技術,在整個行業來說,都處于領先位置?!?/strong>談起風電施工自有的“核心技術”,分公司總工程師林曉話語間無不透著自豪。目前,分公司在建的風場,其基礎結構施工主要為單樁、高樁兩種形式。而不管哪種形式,都有各自的“弊病”——單樁施工容易出現卷邊、塌孔,高樁嵌巖施工又因鉆機施工效率低下,容易給成本和進度造成壓力。“要想風電項目進入良性運轉,我們就必須跨過這些‘坎’”。這是分公司執行經理黃建陽在風電技術策劃會上說的一句話。
福清興化灣風電二期項目亞太最大10兆瓦風機安裝
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分公司迅速成立起一支以總工程師、分管領導帶頭,風電中心、科學技術部、各項目技術骨干組成的技術攻堅團隊,他們吃透國內外知名鉆機品牌的工作原理,同時結合平潭、莆田、廣東海域三大風電場的地質特點,聯合風電工程施工處,自主研發了球形齒鉆頭。
有了這個“法寶”,單根樁嵌巖施工周期能由原來的20天縮短至5天,并且這一工法已形成了一套規范的施工工藝在全公司推廣。
同時,他們針對各類管樁采用沉樁可打性計算分析,嚴密制定每根樁的沉樁停錘控制標準,做到“一機一方案”,徹底解決了沉樁卷邊、塌孔的難題,并形成了《大型鋼管樁沉樁工藝指導細則》,對各類型鋼管樁沉樁過程的質量控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轉型升級,老廠煥發新活力
2015年,分公司承建了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其單樁焊接制作的重任落在了機電工程處。要知道,這個已經成立20余年的處廠,一直都是以模板、貝雷片制作為主營業務。
“我們一個老廠,要是再‘吃老本’,‘走老路’,遲早要被市場淘汰?!碧庮I導班子把這一挑戰看作機遇。
可原有的老舊廠房并不能滿足單樁生產需求,廠區空間太小成了“老大難”。為了保證風電單樁生產的順利進行,領導班子組建了一支攻堅團隊,在地理位置更占優勢的劉五店籌建了新的現代化廠房。
除了空間擴容外,攻堅團隊還在新廠房內增加了多種新型設備,并改造多臺埋弧焊焊管設備,自行研發制造出800噸壓床。硬件設施上的高科技應用以及軟件技術上的工藝流程創新,使得機電工程處在單樁生產上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加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型升級。
如今的機電工程處,已經成為具備海上風電管樁和大型鋼結構生產能力的專業化、品牌化單位。
分公司完成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8兆瓦風機吊裝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從2015年承建第一個風電項目平海灣一期,分公司由此開啟了“追風之路”。由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擁有大型海上施工裝備、核心技術,更有一群在海上“乘風破浪”的技術團隊,在“幕后”提供強力支撐的總部專業部門,廈門分公司“追風之路”必將步履鏗鏘、行穩致遠。
來源:廈門分公司
圖文:顧蕓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