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水泥橋越溝而起,雖然規模不大,卻了了兩岸村民相連的夢;二十三條水泥硬化路,雖然只有3米寬3858米長,村民們卻從此不再與“泥土”為伍,崇明縣三星鎮新安村這些喜人的變化,讓村民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上海交通建設黨委開展扶貧示范村,由中交三航局領導牽頭和當地施工隊組成結對幫扶工作組,定點幫扶扶貧崇明縣三星鎮新安村,自幫扶以來,公司傾心盡力開展幫扶,從修路、修橋等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入手,一項一項細謀劃、一件一件抓落實,從2007年至今已經是第八個年頭,這個昔日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安村可謂是實實在在的“三差”:生產生活條件差、村容村貌差、交通狀況更差。泥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在幾個村民組必經的村路中還有一個橫貫南北的五、六米的深溝,這里的路成了村民心里的“窩心路”,日常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騎單車、摩托車外出都會顛到肚子疼”。
公司決定為該村籌資修路、修橋,徹底改變該村的村級基礎設施條件。籌資30多萬元為村解決了二件實事:一是硬化村級道路3.8公里;二是修建“新安一號橋”一座。另外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提供物資性、服務性、慰問性等“輸血”幫扶外,更著重開啟民智,增強貧困戶的“自我智力造血”能力?!安粌H把路修到了家門口,與過去的道路通行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個村民興奮地向我們訴說著村內的變化。
看著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三星鎮新安村黨支部書記感慨不已:“過去我們一直想辦而辦不到的事現在基本上辦成了,今后村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強?!?/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