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對三航局四公司預制廠進行報道——
中交三航局四公司預制廠是各類工程建設所需預制構件生產母地,位于浙江寧波甬江入海口南岸,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混凝土年生產能力達20萬立方米。
近年來,中交三航局四公司預制廠不斷加強工藝改革和技術提升,化科技成果為新質生產力,提高“兩根樁”即大管樁與小管樁的產品性能。
由于各類項目生產進度與需求在不斷變化,預制構件所需的養護方式也相應變得層出不窮。
然而,預制廠現有的養護工藝基本局限于非智能噴淋養護,且廠內養護設備相對單一。如此一來,不僅養護設備損耗及用水浪費較為嚴重,工人勞動強度還大,養護不到位、不徹底現象常有發生。為在生產區里等待“奔赴前線”的預制構件營造一個“智能化浴場”迫在眉睫。
預制廠對預制構件的灑水養護原本只采用老舊的噴頭灑水和半機械化兩種養護方式。預制構件頂部通常用人工操作噴頭的方式進行灑水養護,側面則采用固定水管線路和固定噴頭噴淋養護。
廠內原有的噴淋控制系統控制整條臺座所有噴頭,若臺座內只有1根梁需要噴淋,其余5根空余梁位也同樣會噴淋作業,對養護用水浪費嚴重。且因廠內控制管路布置不合理,導致噴頭損耗達到了65%,水管損耗也近25%。
針對如何建立智能化的噴淋養護體系這一難題,預制廠迅速組建了QC小組,從“正確選型噴淋設備”、“成功編制自動噴淋養護程序”兩個方面入手,開展攻堅。
為實現構件噴淋全覆蓋效果,小組成員研究了多種噴淋頭的工作參數,并在現場進行了多次市面上現有的噴嘴效果試驗。最終小組“因材施教”,根據場地的環境、生產梁類型、尺寸等因素進行管道布設、噴頭位置選定等進行安裝、布局。
QC小組將地埋散射式噴頭安裝在每個面板生產區的中心位置,利用其可調節范圍廣的優勢實現噴淋的全方位覆蓋;選用搖擺式旋轉灑水器,應對縱梁長度較短、高度高的問題,實現面部噴淋;將地埋伸縮噴頭安裝在生產臺座下,利用其自動伸縮旋轉散射的特性,大大提高噴淋用水的利用率。
不同噴淋設備合理的排布在生產區,各司其職,可以滿足不同預制構件的養護要求,用水損耗率也大幅降低。
根據現場管道布設,小組成員按噴淋養護實際需求,還自行設計了智能化電控系統??刂葡到y可實現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模式運行。系統設計帶有物聯網功能,可將噴淋過程的實時數據上傳至云平臺,使得梁體養護有據可尋。
如此一來,生產臺座實現了自動噴淋,整體由一套控制系統控制,控制系統采用12路智能型可編程嵌入式控制器,可根據天氣、溫濕度情況和梁板養護階段來設置噴淋時間,通過現場管路、噴頭設計安裝基本實現了噴淋全覆蓋效果。
通過深入施工現場,小組成員分析得出,溫度越高、空氣相對濕度越小時,預制構件的風干速度越快。在多次數據分析和開會討論后,自動噴淋程序也“誕生”了。
設定好數值后,智能噴淋控制器會根據現場梁體的溫度、濕度自起與停止工作。作業人員可隨時根據氣候情況、梁體養護時間自定義設定噴淋時長,間隔時長。
只需要根據養護需求、隨時隨地就可以遠程操作現場的噴淋控制器關閉和開啟。簡化了人工勞動工序,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實現了物聯網在工地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了“浴場”的智能化,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隨心所“浴”。
在預制構件生產臺座自智能養護噴淋系統投入運行后,項目團隊持續在現場跟蹤養護相同生產位置、相同工程、相同構件型號和數量的用水情況。經測算,養護用水損耗率控制在了10%以內,平均損耗率由原來的27.60%降低到了5.54%。
預制廠作為老廠,近年來持續致力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工作,不斷創新工藝、開展技術改造,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近20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項,逐漸實現智能化全覆蓋。
預制廠通過在施工生產中大力推行“四新技術”,積極開展“三微改”以及智慧化建設,為三航局預制構建生產提質增效作出堅實貢獻。
來源:四公司
文字:韓軼凡 劉安總 李夢菲 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