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水運網對三航局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1號集裝箱碼頭項目進行報道——
東海之濱,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1號集裝箱碼頭龍門吊升降騰挪,集卡車輛川流不息,巨輪接連不斷靠向光滑平整的護輪坎,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一座高顏值萬噸碼頭。
穿山港區1號集裝箱碼頭工程新建1座7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及配套設施,水工結構按靠泊15萬噸級集裝箱船設計?!拔覀円獜男√幹郑蓛榷獯蛟臁《母咂焚|碼頭。”項目經理黃孟軍在進場之初的專題討論會上,便立下目標。
引橋的內部橫梁施工,按照水工工程施工要求,需要搭設專門的操作平臺。根據項目團隊的測算,搭設平臺的材料市場上沒有成品可以采購,需要專項設計及廠家定做,制作成本高,而且一個橫梁施工結束后,需要將搭設平臺拆除,再安裝至下一個橫梁工位,時間、運輸、人工成本較高。
看著長達23米的橫梁,黃孟軍陷入了沉思,想辦法改進工藝,提高工效?!澳芊裣窆づ镆粯蛹茉跈M梁上方施工?”“在橫梁上搭設防護欄可不可行?”研討會上,團隊成員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對各方案取長補短改進后,1個升降式防護移動平臺出現在眾人面前。
平臺由4根鋼立柱搭設而成,高度可在2米至2.6米間分3檔進行調節,立柱下方安裝了可限位的萬向滑輪,供其在安裝于橫梁兩側底板上的運行軌道自由運行。工人們可以站在平臺“小車”上隨時定位施工,工效比之前提高了8倍。而且,整個移動平臺采用拼裝技術,各個構件均可進行多次周轉使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引橋內部橫梁施工的問題解決了,項目團隊又發現了外部的問題——引橋護輪坎倒角不直,觀感合格率偏低。質量員孫萬金在現場連日觀察發現,制作護輪坎倒角的三角條,材料是木質,多次使用后容易變形破損,導致測量誤差,倒角彈墨線不直,工人也沿著墨線“開刀”,大大影響了護輪坎“顏值”。
“測量誤差是最根本的問題。”項目總工程師張桂強做了“預制配方”,每隔20米埋設一個欄桿預埋件,并為預埋件量身定制了定位架臨時定位,防止預埋件在焊接固定過程中發生偏位。測量員根據預埋件位置進行一次測量定位,標記出倒角邊角的“端點”,再根據“端點”用墨線彈線一次。最后,工人沿著彈線將護輪坎倒角周邊的混凝土毛刺“一鍵磨皮”。
歷時268天,這項“小而精”的工程提前完工,實體檢測合格率達到100%?!斑@碼頭干得真漂亮,挑不出毛病!”寧波水運工程觀摩團成員站在碼頭上紛紛贊嘆。
來源:四公司
文字:韓軼凡 李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