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國網報道了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平陸運河航道9標項目——
無人測量、智慧感知、智能管控,在中交三航局平陸運河航道9標施工現場,搭載了數字技術的車輛、船機隨處可見。項目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引入“四新”技術賦能項目建設,為全力打造“優質工程”保駕護航。
安全精準爆破,“炸”出創新科技
隨著平陸運河航道9標三期導流的完成,項目建設陸續轉入水下施工階段。水面上,炸礁船穩穩停駐,在北斗系統的精準定位下,作業船開始了鉆孔作業。
平陸運河按照I級航道整治,航道拓深、拓寬期間,水下炸礁是重要的施工環節。面對水下炸礁位置無法常規測量、定位不準的情況,項目部依托《定位測量爆破技術研究》,在水下采用北斗測量定位技術測設礁石位置,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炮孔設計、精確定位。
水下炸礁采用數碼電子雷管,起爆母線與雷管連接處一旦遇水將產生短路拒爆,形成盲炮,不僅影響施工進度,還具有較大的安全風險。項目部針對性開展水下雷管防水技術研究,提升雷管抗水性能,相比于傳統雷管炸礁提升了效率、確保了安全。
科技創新賦能生產,助力打造“優質工程”。針對施工重難點和關鍵環節,項目部開展《“數字孿生”技術在項目管理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定位測量爆破技術研究》《水下清礁、運輸、上岸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部還積極展開QC攻關活動并形成活動成果報告,《提高現澆方形格構護面鋼筋保護層合格率》榮獲江蘇省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一類技術成果,《提高護岸現澆截水溝觀感質量合格率》榮獲上海市工程建設QC一類成果。
智能高效施工,挖出智慧運河
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項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各項科技研發和QC小組活動,還加強“四新技術”的推廣運用。
在水下挖泥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在終端設備上查看著挖掘機的三維位置信息。項目部投入使用的3D挖機智能輔助系統,每一鏟斗都有了精準的定位數據支撐,讓水下挖泥更精準高效。
挖機的鏟斗是如何實現精準定位的?這主要歸功于項目團隊在鏟斗上增設的傳感器。傳感器能夠實時、精確地將水下信息“看清楚”,然后將數據傳送到后臺,便于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及時做出下一步的決策。借助智能輔助系統,只需要按下按鈕就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不必全程人工操作。
打造智慧運河,項目部大力運用數智技術,不僅為挖機裝配了智能輔助系統,還通過“智行天眼”系統對施工現場的船機和施工車輛進行智能化監測、警示、控制,實現“船機設備一張圖管理”,以便動態掌握現場生產狀況,為施工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用科技點燃向海圖強的“藍色引擎”,撬動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項目部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引入先進技術,營造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氛圍,為打造“優質工程”展現了強勁的三航實力。接下來,項目部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換,以含新提質的創新技術賦能項目建設,助力實現劈山向海的宏偉藍圖。
來源: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