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香港經濟導報報道了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平陸運河航道9標項目——
無人測量、智慧感知、智慧管控,在中交三航局平陸運河航道9標施工現場,搭載了數位技術的車輛、船機隨處可見。專案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引入“四新”技術賦能項目建設,為全力打造“優質工程”保駕護航。
隨著平陸運河航道9標三期導流的完成,項目建設陸續轉入水下施工階段。水面上,炸礁船穩穩停駐,在北斗系統的精準定位下,作業船開始了鑽孔作業。
平陸運河按照I級航道整治,航道拓深、拓寬期間,水下炸礁是重要的施工環節。面對水下炸礁位置無法常規測量、定位不準的情況,專案部依託《定位測量爆破技術研究》,在水下採用北斗測量定位技術測設礁石位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炮孔設計、精確定位。水下炸礁採用數碼電子雷管,起爆母線與雷管連接處一旦遇水將產生短路拒爆,形成盲炮,不僅影響施工進度,還具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專案部針對性開展水下雷管防水技術研究,提升雷管抗水性能,相比于傳統雷管炸礁提升了效率、確保了安全。
科技創新賦能生產,助力打造“優質工程”。針對施工重難點和關鍵環節,專案部開展《“數位孿生”技術在專案管理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定位測量爆破技術研究》《水下清礁、運輸、上岸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專案部還積極展開QC攻關活動並形成活動成果報告,《提高現澆方形格構護面鋼筋保護層合格率》榮獲江蘇省品質管制小組活動一類技術成果,《提高護岸現澆截水溝觀感品質合格率》榮獲上海市工程建設QC一類成果。
為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項目建設,項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各項科技研發和QC小組活動,還加強“四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在水下挖泥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在終端設備上查看著挖掘機的三維位置資訊。項目部投入使用的3D挖機智能輔助系統,每一鏟鬥都有了精準的定位資料支撐,讓水下挖泥更精準高效。挖機的鏟鬥是如何實現精準定位的?這主要歸功於項目團隊在鏟鬥上增設的感測器。感測器能夠即時、精確地將水下資訊“看清楚”,然後將資料傳送到後臺,便於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及時做出下一步的決策。借助智慧輔助系統,只需要按下按鈕就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不必全程人工作業。
打造智慧運河,專案部大力運用數智技術,不僅為挖機裝配了智慧輔助系統,還通過“智行天眼”系統對施工現場的船機和施工車輛進行智慧化監測、警示、控制,實現“船機設備一張圖管理”,以便動態掌握現場生產狀況,為施工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用科技點燃向海圖強的“藍色引擎”,撬動高品質發展澎湃動能。專案部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引入先進技術,營造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氛圍,為打造“優質工程”展現了強勁的三航實力。接下來,項目部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換,以含新提質的創新技術賦能專案建設,助力實現劈山向海的宏偉藍圖。
來源: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