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當WN匝道最后一聯鋼箱梁離開臨時墩柱,平行向前推進時,三航局烏魯木齊克南高架項目成員都站了起來,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高處的箱梁。“最后一聯頂推鋼箱梁安裝成功!”隨著一聲短促有力的聲音順著對講機傳輸到在場的每個人耳中,霎時間,雷鳴般的掌聲響徹現場。
10月30日,烏魯木齊克南高架東延道路二期工程順利通車。項目的建成對完善烏魯木齊主城區快速路網格局,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烏魯木齊克南高架東延道路二期工程一標段的克南高架與東二環高架構成的五層互通式立交的“夾心層”是最大的施工難點,讓項目建設者們犯了難。
第二層是已建一期克南高架,最高層為已建東二環橋,中間由項目部待建的第三、四層立交就是大家口中的“夾心層”。項目部要在這中間完成鋼箱梁的安裝工作,但空間受限,傳統吊裝工藝在這種情況下束手無策。對于下方環境而言,已建一期克南高架上部結構設計為裝配式小箱梁,不能搭設吊裝鋼管支架且不得支立吊車;對于上方環境而言,已建東二環橋與箱梁最小間距只有5米。如何才能完成吊裝呢?
技術難題攻克會上,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都一籌莫展,陷入了“上下兩難”境地。此時,經理助理唐涌謀的一句話打破了會上的寧靜:“如果上下的‘路’都行不通,不如咱們試試把鋼箱梁平行‘塞’進去?”
這句話給了一標段項目經理孫穎新的思路,他立即組織項目技術團隊開展攻關。在與專家討論后,結合國內外類似案例,項目團隊決定采用頂推方式,利用頂推裝置,使鋼箱梁通過各墩頂臨時滑移裝置而就位,在不改變作業環境的情況下,實現鋼箱梁的拼裝。一切準備就緒,只見笨重的箱體相繼在滑面上緩慢移動,順利進入到“夾心層”指定位置。10月23日,WN匝道第一聯鋼箱梁在直線橋向上頂推成功,大家歡呼雀躍。
按照計劃,第二聯鋼箱梁很快被提到千斤頂裝置上,可當頂推開始時,問題出現了。在進入到小半徑圓弧線的橋向時,頂推的梁段中線出現了較大偏差,無法依靠千斤頂來糾偏。唐涌謀立馬叫停:“不能蠻干,要用數據說話。”項目團隊立即對千斤頂的受力性能進行精細分析,同時跟蹤監測受力敏感區,重新協調力度和方位,像彎道超車時油門與方向盤的配合,最終項目部實現了對單個橋墩的自動和手動控制,糾偏成功,雙曲型大跨度箱梁頂推安裝也就水到渠成了。
隨即,千斤頂迎來了二次實際運行。這次,千斤頂經受住了考驗,一切運行正常,鋼箱梁保質安全的到達接收端。頂推工作的順利推進,擺脫了受限空間作業面無法展開的困擾,通過創新頂推施工工藝,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有限空間里作業這個難題終于被攻克。
功夫不負有心人,眼看一座座橋梁被架起,克南高架項目經理部所屬社區送來了感謝信:“世界500強企業,你們當之無愧!巍巍高架成為祖國西部一道靚麗風景線,給新疆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風采?!?/span>接過表揚信,項目經理黃楊臉上樂開了花。(江蘇分公司 張榮)